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王有鹏最近完成的一项博士学位论文《基于针康法的小儿脑瘫中医康复方案研究》,首次证实头穴丛刺法结合现代康复技术,较之单一的针灸、中药、推拿或西医手术等手段,更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显著改善患儿的日常生活能力。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受孕开始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引起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中医学虽无脑瘫之名,但古代医家对此早有认识,认为该病多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养失宜所致。早在《诸病源候论》中,便有“齿不生候”、“数岁不能行候”、“四五岁不能语候”的记载。《小儿药证直诀》指出:“长大不行,行则脚软,齿久不生生则不固,发久不生生则不黑。”《医宗金鉴》则将古代分述的各类“迟证”归纳一起,并冠以“五迟”之说。至宋代以后,人们又对此病提出了“五软”、“五硬”等名称。
从现代医学看,脑瘫的病变复杂多样,临床表现各异,尽管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物理疗法、矫形疗法以及选择性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周围神经选择性部分切断术等各种方法层出不穷,但根治脑瘫仍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在医治小儿脑瘫过程中,中医学界也做出了宝贵的探索,针灸、推拿、按摩、中药疗法及穴位注射、穴位埋线、拔罐、药浴等疗法已得到广泛应用。由黑龙江著名针灸专家于致顺教授首创的“头穴丛刺法”,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同行及学者的重视。此法是将头部腧穴划分为七个区,采用丛刺(即每区刺入3~5针,以将病变部位覆盖为宜)、长留针、间断捻转的方法治疗脑瘫,效果理想。
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王有鹏在唐强教授的指导下,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120位脑瘫患儿,随机分成基础治疗组、康复训练组、头穴丛刺组和针康组等4组,前者接受中药和推拿按摩,后三者在基础治疗的前提下分别接受康复训练、头穴丛刺、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在严格按设定方案操作12周后,所有患儿的粗大运动积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适应性行为发育商均较前有所提高,其中头穴丛刺结合康复训练组(针康组)患儿的三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其他三组。
在同时进行的基础实验中,王有鹏还观察到,针康法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大鼠的一般状态及神经行为发育,使其体重增长基本保持正常。针康法还能降低实验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及一氧化氮合酶含量,提示减少炎性细胞反应可能是针康法起到有效作用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