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是老百姓最常见的一种疼痛性疾病,在疼痛科和针刀科门诊中也是最常见的求诊疾病。坐骨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又可根据受压部位的不同分为干性坐骨神经痛和根性坐骨神经痛。干性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出口处的病变,压迫或刺激坐骨神经干引起的腰腿痛,主要有梨状肌筋膜病等;根性坐骨神经痛是指椎管内病变,压迫或刺激脊神经根引起的腰腿痛,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内占位性病变等。
针刀集中西疗法之精华
干性坐骨神经痛的传统治疗方法很多,但疗效不尽人意。传统治疗方法分西医和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包括口服和外用西药、局部封闭、骶管治疗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西医的保守治疗只能暂时缓解筋膜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手术治疗虽能解除增生粘连的瘢痕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或刺激,但是风险太大。中医治疗包括口服和外用中药、推拿、针灸等,尽管能够舒经活络,但未能从根本上解除增生粘连的瘢痕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或刺激,收效甚微。
针刀治疗学是在中医针刺治疗和外科软组织松解术相结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疗法,是中西医结合的精华,因此其作用原理集合和增强了两种疗法的共同长处:
针刺作用:刺激穴位或特定部位,使外周神经中痛觉纤维的传导发生阻滞,同时使脊髓背角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受到抑制,又抑制了中枢神经对痛刺激的反应,产生治痛作用。
闭合性手术松解作用:切除和松解组织粘连瘢痕,解除病变局部血管神经的压迫或刺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恢复正常的解剖关系及生理功能。
保健作用:松解增生粘连的筋膜对血管和神经的压迫,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延缓骨关节及软组织的衰老。
针刀以安全有效胜出
梨状肌筋膜病是最常见的干性坐骨神经痛,梨状肌筋膜病是因寒冷、损伤等造成梨状肌的筋膜慢性无菌性炎症反应所引起的腰腿痛等综合病变。梨状肌筋膜病常表现为患侧臀部持续酸痛并沿坐骨神经放射至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或小腿外侧及足并有麻木,夜间、晨起及劳累和受凉后加重。
以梨状肌筋膜病为例,简单介绍针刀治疗方法。具体操作:1.标定痛点及体表投影。梨状肌体表投影:从髂后上棘至骶角作一连线,将此线分成3等分,取其中1/3段的上、下点,作至股骨大转子尖的连线,即为梨状肌的体表投影范围;神经投影:髂后上棘和坐骨结节内侧连线之中、上1/3交界点为上点,坐骨结节内侧和股骨大转子尖连线之中点为下点,从上点向患足方向作过下点的抛物线并标记为坐骨神经体表投影。2.常规消毒皮肤、 戴手套、铺巾,于痛点将针刀刺入皮肤。针刃方向应与坐骨神经走向一致,针体方向与水平面垂直,进针层次为皮肤、皮下组织、臀大肌、梨状肌,行针方法为经治疗点进针至骨面,略提针,在梨状肌投影区只允许沿坐骨神经方向切割摆动。3.建议在B超定位下,准确地瞄准患处以精确切除和松解组织粘连及瘢痕。此外,X线也能为精确切除和松解组织粘连及瘢痕提供帮助。
针刀治疗是从根本上解除增生粘连的瘢痕对坐骨神经的压迫或刺激,能有效地根治干性坐骨神经痛。一般来说,针刀治疗是相对安全的。中医科学院骨伤研究所曾研究证实,1毫米直径以下的针眼不留疤痕,虽然针刀比针灸针略粗,但直径也在1毫米以下,所以不必担心针刀术后会留疤。除了干性坐骨神经痛,针刀对椎间盘突出症、腰腿痛、颈椎病、肩周炎、骨质增生症、关节痛、股骨头坏死、强直性脊柱炎等疼痛性疑难杂症亦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