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肛肠病 提倡手术+中药治疗模式

2018-12-10 21:43:55浏览:67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痔疮等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民间更有“十人九痔”之说。目前,手术是治疗肛肠疾病的最主要手段。然而,任何手术都会给
痔疮等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民间更有“十人九痔”之说。目前,手术是治疗肛肠疾病的最主要手段。然而,任何手术都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创伤,患者常谈“术”色变,尤其是传统肛肠病手术对患者肛门部位的损伤较大,严重的甚至出现肛门失禁、肛门狭窄等并发症。因此,肛肠病手术应跟随现代外科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的发展趋势。笔者认为,微创手术联合中药综合治疗是国内治疗肛肠疾病值得提倡的模式。


  微创弥补传统手术缺陷

  注重科技成果转化,并将其应用到临床,是提高肛肠病中医临床疗效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科将多项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工作中,解决了传统手术的缺陷。比如,剪口结扎结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PH术)治疗重度环形混合痔避免了其他常规方法带来的术后出血、水肿等并发症;切扩挂线+分段开窗旷置+置管冲洗引流术后,患者肛门功能良好,局部外形美观,且复发率低,是治疗环形混合痔和复杂性肛瘘安全、有效的特色疗法;肛门直肠微创术后排气管和肛瘘或肛周脓肿冲洗引流管在肛肠病术后也被广泛应用,这些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诊疗中,效果甚佳。

  其中,剪口结扎结合PPH术治疗混合痔体现了手术联合、优势互补的新理念,它整合了目前最常用且最有效的两种手术方式——剪口结扎术和PPH术。中医传统剪口结扎术对肛垫损伤较大,且要求切口不可太多;西医微创PPH术虽然保留了肛垫的完整性,却有严格的适应证,只针对内痔,对外痔基本无效。临床实践中,两种术式相结合对混合痔进行治疗,通过尽量保留肛垫行PPH的同时,施用剪口结扎术,虽增加了个别切口,但由于肛垫大部分已经上提复位,外痔部分减小,故较单纯行剪口结扎术而言,减少了很多切口,损伤也不大,恢复较快,且行PPH术后将位于黏膜下层供给痔的动脉切断,术后痔的血供减少,去除了痔核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利于剪口结扎术的施展。又因PPH术后能在吻合口处产生瘢痕以支持固定,使悬吊效果满意,肛门外观平整,且使PPH术治疗痔的适应证得到了拓展。

  中药替代肠癌术后放疗

  大肠癌是肛肠科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发病率高,目前仍以外科手术为首要治疗手段,但存在术后转移、复发等问题,约八成以上大肠癌患者就诊时已为后期。“手术+放疗”是目前常用的应对措施之一,但其不能真正解除大肠癌患者的痛苦并保障其术后远期的生存质量。大肠癌术后通过化疗、放疗、生物治疗等配合治疗虽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易引起不良反应,且造成患者机体不同程度的损伤,部分损伤有放射性皮炎、放射性肠炎、放射性骨炎等,全身损伤有消化系统反应和骨髓克制等。

  大肠癌属中医学“肠积”、“积聚”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很复杂,综合各种说法可把大肠癌的病机归纳为“痰、瘀、毒、虚”四点,以毒邪(脏毒、蕴毒、毒根)为根本。大肠癌术后癌肿虽已切除,但病根并未随之而去,往往再度毒聚血瘀、痰凝而复发成积。我们在收集整理湘西北民间古方(化痞膏、黄芪益损汤、内消瘰疬丸)、偏方及验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药学理论,通过科研及临床应用研制成天马颗粒剂,以提高大肠癌患者术后远期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为目的。天马颗粒剂中全蝎、蜈蚣、马钱子以毒攻毒,重在祛邪;以三棱、莪术、夏枯草等祛其胶着之痰湿瘀血;大黄、半边莲、麻仁等排毒外出;并佐黄芪、党参、当归等补益气血之药,扶正以祛邪。其所含19味中药经现代药理学证实,一类为含有效抗癌成分,直接具有抑杀癌细胞作用的药物,如全蝎、蜈蚣、大黄、三棱、莪术等;另一类为激发机体免疫功能,增加淋巴细胞及网状内皮细胞活力而达到抗癌作用的药物,如当归、石斛、党参等。(颜秋雨  卢静妮整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治疗肺癌不应局限于益气养阴

上一篇:

小儿疳积可针刺四缝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