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对立违抗障碍:孩子成长的阴影

2018-12-10 21:47:05浏览:64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病例小驰,13岁男孩,因为顶撞、攻击父母和老师而前来就诊。  妈妈介绍说,小驰从小聪明活泼,上学后不能专心听讲,老师反映他
病例小驰,13岁男孩,因为顶撞、攻击父母和老师而前来就诊。  妈妈介绍说,小驰从小聪明活泼,上学后不能专心听讲,老师反映他连5分钟也坐不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进入3年级后,特别烦躁易怒,回家后不肯做家庭作业,父母教育他就顶嘴,老师批评他也无所谓。上初中后他迷上了电子游戏,经常旷课去网吧。现在他上初二,脾气暴躁,为母亲不给钱上网而摔桌踢椅,甚至把妈妈推倒在地。一次老师批评他,他公开顶撞,并用灭火器朝老师、同学喷洒,被学校记过处分。他愤愤不平,不肯上学,还扬言要报复这个老师。  交谈中,小驰振振有词,抱怨父母喜欢唠叨,对自己干涉过多,认为父母思想不开放,连刘德华也不知道,太土,和他们没有共同语言。小驰说:“小时候他们总是打我,现在我要打回来。”他还认为学校老师对自己不公平,无论是谁犯事,总是找他的麻烦,还说:“总有一天,我要拿枪崩了他。”  医学上,我们把小驰这种行为诊断为对立违抗障碍。对立违抗障碍是儿童发育过程中出现反复的抗拒、公然反抗、不服从及敌视权威的一种行为模式。在13~15岁学生中有6%存在这种障碍,男孩多于女孩,常起病于学龄期。进入青春期后,对立违抗障碍与逆反心理交织在一起,使之更难于管理。父母、教师和社会对此高度关注,于是一些试图纠正孩子对抗行为的择差学校、魔鬼训练营应运而生。  对立违抗障碍的表现  1.对抗权威和规则的行为:这些青少年很难服从管理,常对抗或拒绝服从学校、家庭的要求或规定。当受到批评时,总是强调客观,与成人争辩。当与人发生冲突时,不能通过谈判、让步和对立面达成妥协。为了逃避批评和惩罚,时常把因自己的错误造成的不良后果归于别人。  2.消极、敌意、愤怒的情绪:这些青少年对挫折耐受力差,常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对人有敌对情绪,有时曲解别人的意思,一句善意的话也容易惹得他恼怒、怀恨在心,因而常与父母、老师、同伴产生冲突,甚至出现攻击行为。这种攻击是由于愤怒或挫折激发的冲动性攻击,过后又会内疚和悔恨。  对立违抗障碍的对抗、挑衅行为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开始他们试探着通过不理睬指令或发脾气、争论,迫使父母改变家庭对他的“限制”。由于父母的退让,使其行为得到强化而愈演愈烈。通常这些孩子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而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无理要求或境遇的正当反应。  引起对立违抗障碍的原因  1.心理因素:对立违抗障碍不是单一疾病单元,它与各种心理背景有关,常见的是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各种情绪障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又称儿童多动症,这些孩子自我控制能力较差,行为经常不符合学校和社会规范,大约有一半会合并对立违抗障碍。当一个孩子同时患有儿童多动症和对立违抗障碍时,常常提示其预后不良。一项追踪研究发现,小时候有儿童多动症和对立违抗障碍的儿童,在16岁时27%会出现品行障碍,26岁时有18%发生反社会人格障碍。儿童多动症、对立违抗障碍、品行障碍和成人反社会人格是缺乏自我控制者逐渐发展的一个谱系。  焦虑、抑郁障碍的青少年也容易出现对立违抗障碍。国外一项调查发现,对立违抗障碍共患焦虑障碍为14%,共患抑郁障碍为9%。有学者认为,对立违抗行为实际上是焦虑、抑郁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合并网络成瘾也很常见。  2.家庭因素:大量研究发现,家庭因素是对立违抗障碍发生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不良的家庭环境,如家庭矛盾冲突多、情感交流差,单亲家庭、破裂家庭,父母物质滥用或违法,父母患精神疾病,存在某些人格缺陷,以及经济收入低,教育程度低等,生长在这种环境中的儿童容易出现对立违抗障碍。  对立违抗障碍孩子的父母常以拒绝-强制的养育方式来规范儿童的行为,他们对孩子严厉干涉、拒绝、否定,甚至粗暴打骂、体罚。一项研究发现,父母打骂孩子每周2次以上,是多动症合并对立违抗障碍的危险因素。挫折-攻击理论认为,当目的行为受阻或被迫中断时产生挫折感,从而产生对抗行为。另一方面,父母对子女过度保护、放纵的教养方式,也会使儿童的以自我为中心欲望不断膨胀,对挫折的耐受力差。父母教育方法不一致,更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学校因素:对于一些自我控制能力差,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老师会经常进行提醒、责备、训诫。对于一些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班级的排名,老师对其成绩的督促、批评,都会使这些学生产生挫折感,造成他们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采取消极放弃、对抗的应对方式。  4.生物学因素:一些研究发现,患儿肾上腺雄性激素的水平较高,中枢5-羟色胺功能减低。神经心理学和影像学研究发现,患儿额叶执行功能有缺陷。这些生物学因素构成了行为问题的易感素质,而环境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了促进作用。  由于对立违抗障碍病因复杂,所以需要区别对待,一律采用“励志、吃苦、体能训练、惩罚”的方法是不可取的。必须针对每个孩子的情况,仔细分析原因,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和干预方案。干预越早,效果越好。最佳治疗方法是药物疗法和社会心理干预的联合治疗,前者主要针对生物学症状,后者则集中在改善青少年及其家庭的态度和生活模式方面。问题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改变也不可能立竿见影,需要医师、家长、学校和孩子本人的坚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苏林雁  有关对立违抗障碍的具体治疗和干预方案,本版将请专家在下期继续进行介绍,敬请读者关注。   ——编辑  链接  如何诊断对立违抗障碍  在以下8项症状学标准中符合4项以上,时间持续6个月,这些行为比同龄人出现更频繁,并导致明显的社交、学业功能损害,即可以诊断为对立违抗障碍。  1.经常发脾气。  2.常常与大人争吵。  3.常常主动对抗或拒绝服从大人的要求或规定。  4.常常故意烦扰他人。  5.常常自己做错了事却责怪别人。  6.常常为小事生气或容易被别人惹恼。  7.常常发怒或怨恨他人。  8.常常怀恨在心或心存报复。  对立违抗障碍需要与青少年逆反心理相区别,两者的鉴别主要是看症状发生的频度和是否损害社会功能(即影响学习和人际关系)。对立违抗障碍的频度可以达到每周5次,或每天都发生。在严重程度上,对立违抗行为达到影响社交、学业功能和显著影响父母关系、教师工作的程度。  专家简介  苏林雁,女,中南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儿童精神病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儿童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精神科学会儿童精神病学组副组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心理评估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期致力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的教学、科研和临床工作,对儿童心理障碍的诊断、评估、治疗有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儿童用成人化妆品易过敏

上一篇:

治胎漏应遵三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