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别食物
草原上几乎每年都有牛、马、羊、骆驼因为误食毒草而中毒死亡。人类也不断有因误食毒蘑菇、不明草药等食物而丧生的事件发生。尽管如此,在人类的产生和为生存竞争的阶段,嗅觉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从古至今,人类对于食物的选择就是通过视觉、嗅觉、味觉以及口感来实现的,而且嗅觉的作用最为重要。假如一个陌生人递给你一种你从未吃过的食物,你会本能地仔细观察,并用鼻子来嗅,以判断能否接受这种食物。在进食过程中,嗅觉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不是鼻子中有气体通过,以促进食物分子的振动,嗅觉细胞就不能从口腔里获取食物的气味信息,人就可能不知道自己在吃什么。在正常情况下,把一粒花椒放在嘴里的感受是让很多人不能接受的。但如果捏住鼻子,此时的感受就大不相同。由此看来,让人决定这口吃的东西是咽下去还是吐出来,取决于口腔和呼吸道的双重作用。可以说,“口福”一词并没有全面概括人类对美食的体验,完整地说,人类对美食的体验还应包括“鼻福”。除了汉语,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会把口中体会到的味和鼻子中体会到的气味分开,比如英文中的taste和smell,汉语没有能够区分的缘故,也许就是认识到两者在对食物的判别上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非常有意思的是,人类能对腐败物质和发酵物质加以区别。从生化角度上看,腌渍物、腐乳、酸奶等都是被微生物消化、降解和产生新物质的食物,但人会本能地选择能吃的“腐败”豆腐、“腐败”腊肉、“腐败”酸菜及“腐败”的奶制品,远离腐败的臭鱼、烂虾或肉类。在这个过程中,嗅觉“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因为高蛋白食品腐败后产生的硫化氢和腐胺为人类的神经毒害物质,人类的神经系统和肠道共生菌会让人天生具有避开这类有害物质的本能。
躲避天敌
许多动物身上分布着各种分泌腺体,散发出特定的气味。例如许多动物都能远远地嗅到老虎身上散发的气味,本能地退避三舍。
感受性别与繁衍后代
小到蝴蝶、蛾子等昆虫,大到麝鹿等哺乳动物,都依靠异性动物散发出来的气味来获得它是否在求偶和可否交配的信息。
对于人类而言,无论男女,嗅觉在性需要和繁衍方面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每个处在青春发育阶段的年轻人身上都会散发出吸引异性的独特气味,这种气味被称为外激素(费洛蒙)。从暗送秋波到一见钟情,人们或许认为那只是视觉的选择,其实不尽然。对方扩散的外激素也许已经让两个人在更短的时间里决定各自的终生。
虽然目前对于外激素的气味尚无法进行确切的描述,但它确实存在。很久以前就有人发现,同一个寝室生活的女生入学不久,她们的月经周期就开始趋于一致,而一个人的不规律周期可能对同室人的周期产生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