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孩子为何患上成人病

2018-12-10 21:53:34浏览:35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小儿胃病难发现   湖南省儿童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游洁玉     7岁的小可肚子疼,在很多医院看过,医生说是肠蛔虫
小儿胃病难发现

  湖南省儿童医院  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游洁玉  

  7岁的小可肚子疼,在很多医院看过,医生说是肠蛔虫、肠痉挛,吃了不少药,疼痛就是不见减轻。后来做了个胃镜,发现他已患有轻度胃炎。

  当一些长期腹痛、呕吐、厌食、消化不良的患儿就诊,医师说考虑为小儿慢性胃炎或消化性溃疡时,家长就会非常惊讶地说:“不可能,儿童怎么会有胃病。”包括一些医务工作者也认为小儿长期腹痛是肠蛔虫、肠痉挛所致,不会是胃病。随着小儿胃镜等先进技术手段的应用,发现小儿胃炎、消化性溃疡并不少见,是小儿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

  家长感染幽门螺杆菌,小儿患病概率大

  人们常说的小儿胃病一般是指小儿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其中小儿慢性胃炎发病率高于消化性溃疡。发病年龄最小至新生儿,确诊需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和病理组织活检。

  儿童胃病的增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给孩子增加各种学习压力,使小儿从小就经常处于紧张焦虑的气氛中;家长对子女娇生惯养,总担心子女吃得不多不丰富,造成小儿营养负担过重,消化吸收不良;长期滥用某些药物,损伤胃黏膜。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小儿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最主要的原因。研究发现,小儿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为70%~80%,小儿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的检出率为90%以上,并见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家庭集聚性,如果家庭成员中特别是父母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小儿患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机会大大增加。

  长期慢性胃炎可致生长发育障碍

  小儿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主要表现为长期慢性腹痛,以脐周上腹疼痛为主,恶心、干呕、呕吐、哭闹不安、厌食、消化不良、腹胀、面黄肌瘦、大便溏稀、呕血、便血等消化性出血。

  小儿长期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可引起小儿营养不良及生长发育障碍、营养不良性贫血,甚至到成年后,胃癌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特别提示

  注意小儿的饮食平衡及劳逸结合;注意饮食卫生;家庭成员中如有胃病特别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要实行分餐制;小儿患胃病后,要定期看医生。


  儿童肥胖是祸首

  湖南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主任医师  钟  燕

  13岁的湖南邵阳女孩英子身高155厘米,体重竟达108千克,6岁开始肥胖,有遗传史,食欲特别好,爱吃甜品,尤其钟爱肯德基、麦当劳等洋快餐,不爱运动。

  素有“儿童成人病”之称的肥胖症,在我国发病率显著增加,特别在大都市,如北方的某些城市已突破20%,严重影响着儿童的健康成长。尤其是肥胖的男童,还引发了包茎、性发育不良等继发性健康问题。

  儿童肥胖由饮食习惯引起

  肥胖的体型可以遗传。有调查显示,父母亲一方肥胖的,其子女的肥胖发生率为32%~33.6%;父母亲双方均肥胖的,其子女的肥胖发生率为50%~60%。肥胖者进餐后,胰岛素的释放往往延迟,不能同步分泌胰岛素,引起餐后较高的血糖。肥胖孕妇出现餐后高血糖会使胎儿摄取葡萄糖增加,而妊娠的最后3个月,胎儿摄取过多的葡萄糖会使脂肪细胞数量增加,有可能导致胎儿出生后肥胖。

  肥胖主要是由于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和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加主要是婴儿期,以后是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当婴儿期过多地摄取饮食,尤其是含糖饮食,就会刺激体内产生过多的脂肪细胞,脂肪细胞的增多就为以后发展为肥胖奠定了基础。一旦以后营养过剩或失调,就会产生肥胖。

  有相当数量的儿童肥胖是饮食习惯造成的,如喜甜食、油腻食物,喜喝汤、饮料,不愿食纤维素多的食物,暴饮暴食,经常吃零食,饭后静卧,缺乏运动,夜间进食,过早饮酒等。

  儿童肥胖可引起一系列疾病

  小儿发胖会使其开始行走的时间推迟,且常因缺钙、体重过重,发生膝内翻或膝外翻及扁平足等。肥胖还可使小儿机体对外界的反应力、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各种感染,特别是呼吸道感染性疾病。长期肥胖的小儿还会发生高脂血症,进而导致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糖尿病等多种儿童成人病。

  儿童长时间肥胖,会较早出现糖尿病,尤其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有的肥胖儿童虽不会在儿童期患冠心病,但可使冠心病发病年龄提前到青春期即将结束时。肥胖还会使儿童过早地出现高血压,以致成年时的高血压病治疗效果不明显。过多的高脂肪饮食,会使肥胖儿童较早地患有脂肪肝。

  肥胖儿童智商低于正常儿童

  很多人认为,生下来时体重较重的人,大脑发育较好,孩子较聪明。但据近年的研究发现,肥胖对小儿的智力有一定影响,肥胖儿童智商低于正常儿童。这主要是由于操作智商低,而操作智商的高低反应了儿童视觉、知觉、接受能力、掌握要点能力的优劣。这种单纯性肥胖儿童智商低的原因并非肥胖导致机体某种器质障碍所造成,而是由于肥胖使儿童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以致运算能力和思维敏捷处于劣势,因而动手能力、辨别能力、认识事物的能力均不如普通儿童。肥胖带来的不利儿童智力发育的副作用可以超过早熟对其智力的正作用,打破了既往国外儿童的智力发育与其身体发育有一致性,早熟的儿童智力优于同龄儿童的认识。

  

  特别提示

  当发现孩子有不明原因的口渴、消瘦、遗尿、胃口不佳或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时,一定要带孩子找专科医生进行检查,排除糖尿病隐患。


  儿童脂肪肝危害大

  湖南省儿童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  游洁玉

  脂肪肝的发病如今也呈现出低龄化趋势,不少医院都查出了十来岁的脂肪肝小患者。这也是由于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现代疾病。高脂肪、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临睡前加餐等均是发病因素,加之平时又缺少锻炼,使体内营养过剩,最后导致脂肪肝的发生。对于儿童或青少年脂肪肝患者,最主要的是要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少吃多动、注意锻炼是良药。

  小儿脂肪肝由多种原因引起

  小儿脂肪肝是一种以肝内脂质过量沉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肥胖者若体重指数≥30时,脂肪肝的危险性增加4.6倍;而内脏性肥胖者即使体重指数正常,也是脂肪肝的重要危险因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的增多,家长总认为孩子吃得越多越好,营养越丰富越好,结果吃出了一个小胖墩。当肥胖发生后,患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的机会也会增加,这样患脂肪肝的机会也就越来越大。

  小儿患有营养不良,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时,会出现明显的肝脏肿大,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肝脏脂肪浸润,也会出现脂肪肝。其他因素,如药物、毒物、自身免疫性肝病、慢性病毒性肝炎等也能导致小儿脂肪肝。

  B超检查是首选

  临床上脂肪肝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以慢性脂肪肝多见。脂肪肝起病多隐匿,无明显自觉症状,常在体检或因为肥胖、营养不良就诊时发现。部分患儿可有乏力、右上腹不适或饱胀、右上腹隐痛等症状,体检可发现肝肿大,多为轻至中度肿大,脾肿大少见。在脂肪肝的基础上可发生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

  发现患儿有过度肥胖,或重度营养不良,或有乏力、右上腹不适,要及时带其去医院就诊,通过肝功、血脂全套、血糖检查来明确诊断。B超检查是目前诊断脂肪肝的首选方法,CT诊断脂肪肝的敏感性低于B超,但准确性优于B超。

  肝穿刺活检是确诊脂肪肝的主要方法,但掌握较严格,仅用于不可解释的血清转氨酶异常升高的病人。

  药物治疗需对症

  儿童脂肪肝也可以用药物治疗,如改善胰岛素抵抗或糖尿病的药物二甲双脂;对伴有高脂血症的,可使用降脂药物;有脂肪性肝炎的要进行针对性特殊治疗;中医药也有一定疗效。

  

  特别提示 

  防治儿童肥胖性脂肪肝,除平衡饮食、少吃油腻食物外,加强运动、控制体重、减肥是有效手段。体重减轻10%后可使大多数患者升高的血清转氨酶降低,脂肪肝程度减轻,但要注意逐渐减重。  

  

  (颜秋雨  马  琳整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心身医学与中医学渐行渐近

上一篇:

小儿癫痫有哪些特点?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