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红漫
奶粉货源紧缺,澳门当地的婴儿们面临“断粮危机”。据媒体报道,在内地游客疯狂抢购之下,婴儿“奶粉荒”已由香港蔓延至澳门,部分品牌已宣告断市。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对于为宝宝海外急切“觅食”的家长们,我们很难发出责难之声。追根溯源,澳门等地“奶粉荒”的始作俑者,不在于个人,而是在于内地食品市场的诚信缺失。
“钱不是问题”,为宝宝寻购奶粉的家长们大都会如此表达急切之情。这充分表明婴儿奶粉好质量就是“硬道理”,价格因素并不至关重要。但遗憾的是,这一刚性需求的诞生纯粹是由内地制造商倒逼出来的。“大头娃娃”、“肾结石宝宝”等近年来因奶粉质量问题而来的巨大健康伤害,已然深深地刺痛了家长们的心。
不仅曾经的民族品牌“三鹿”因染指三聚氰胺而轰然坍塌,就连进口品牌高价奶粉也被曝问题连连。
显然,弱化的监管环境在客观上鼓励了内地食品企业的违规行为,甚至让海外奶粉也“入乡随俗”地松懈了质量把控。由此,内地市场已成为许多家长们的奶粉采购“禁区”。
事实上,婴幼儿奶粉质量堪忧实乃国内食品质量问题的冰山一角。百姓的日常食品被“苏丹红”、“吊白块”、“洗虾粉”、“地沟油”、“一滴香”等裹挟其中。在经历了数轮媒体曝光、舆论愤慨、检查风暴之后,这些严重威胁民众健康的现象重又悄悄回流、周而复始,难怪有人戏称“应该闭着眼睛吃东西了”。
而此番澳门婴儿的“断粮危机”,更是让内地公众脸红不堪,甚至有澳门人提出了开征奶粉离境税等应对举措。应当看到的是,即便这些抑制奶粉出口的税种得以开征,也无法根本阻止内地公众的抢购热潮,只有重塑内地食品市场的诚信之风,才可能让海外奶粉市场最终回归平静,而其中的关键则在于境内食品监管体系的真正夯实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