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对儿科病人不妨用用“皮格马利翁效应”

2018-12-10 21:55:17浏览:801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张红英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或学习成绩的良好期望,会使学生产生顺应这一期望的变化,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张红英 
 
  皮格马利翁效应是指教师对学生的行为或学习成绩的良好期望,会使学生产生顺应这一期望的变化,也叫罗森塔尔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善于牙雕,由于他把全部精力倾注在雕刻的美丽少女上并对她产生了爱情,最后他的期望竟使雕塑活了起来,成了他的伴侣。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在课堂环境下做了实验,发现在教师的赞扬下,学生的学习成绩相对于没有受到表扬的学生有明显的提高,说明教师的暗示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行为等有重要的影响。 

  此效应在儿科病人身上同样适用。因为儿童随着年龄增长,会逐渐发展起一些社会性的情绪体验,如自尊、羞愧感等。儿童的自我情绪体验具有很强的受暗示性。 

  儿科病人情绪反应突出、强烈,恐惧反应最常见,对医院的环境、医护人员、医疗设备等均可产生恐惧。年龄稍大些的患儿对疾病后果有所认识,可加重恐惧和焦虑程度。因此,儿科护士要了解儿童心理特点,通过游戏、交谈等方式使病人尽快熟悉医疗环境。对儿童要多加鼓励,不要训斥,保护儿童的自尊心,成为儿童的贴心人。可利用孩子的好学心理进行启发诱导,以取得他们在治疗上的配合;针对儿童的模仿心理,在病区内树立配合治疗、顺从医嘱的患儿典型,通过个别带动整体。

  笔者已从事儿科工作多年,在各项操作中使用此效应屡试不爽。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怀孕后期应注意心理保健

上一篇:

别纵容宝宝用奶瓶喝水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