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庆普■
树立起新的里程碑
“将甲肝、流脑等15种可以通过接种疫苗有效预防的传染病纳入国家免疫规划,意味着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已经迈出了实施阶段的第一步。”2月20日,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总经理王丽峰兴奋地告诉记者,“扩大免疫规划在我国预防接种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在国际上也是少有的举措。增加免疫规划疫苗的种类,可使儿童享受到更多的免费疫苗,意味着有更多的儿童免受相应传染病的侵害,因此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免疫规划是指根据国家传染病防治规划,使用有效疫苗对易感人群进行预防接种所制定的规划、计划和策略。与计划免疫相比,免疫规划的内涵和外延更宽泛,一方面要不断将安全有效的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另一方面要扩大预防接种的受益人群。
从全球范围看,各国根据本国的疾病负担,均制定了扩大免疫规划范围。目前国际上覆盖病种比较多的国家,免疫规划范围一般在13种~17种之间。“免疫规划预防15种传染病,我国因此将成为世界上免疫规划覆盖病种最多的国家之一。”
从资金投入上看,2007年,中央财政安排27亿多元,用于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中疫苗和一次性注射器的费用。包含这部分资金,根据专家初步测算,扩大免疫规划项目如果全部落实,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和《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各级财政配套投入预防接种的资金可能会超过70亿元。“如此大的投入力度,在共和国历史上前所未有。”
钱是大问题
33岁的小周是河北省景县高卜医院的一名防保医生。2月19日,记者与他谈起卫生部发布《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的消息,周医生表达了自己的希望:“国家政策很好,希望用于免疫规划的经费能够到位,把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积极性调动起来。”
在国内著名的专业疾控网站“疾控家园”和“免疫规划论坛”上,很多网友在肯定国家扩大免疫规划意义的同时,也表示了对“钱”的担心。“至今很多地方对以往的免疫规划项目还没有落实免费政策,这次扩大免费范围恐怕一时也难以落实。”一位署名“助理执业医师”的网友说。
“需要有财政支持才能实行。”另一位网友表示,“我们现在接种乙肝疫苗就是赔钱的,不光接种费没有,针管酒精之类都是自备的。”
“政策是好的,但没有经费保障没办法做好这项工作!”一位署名“西部CDC”的网友跟帖说,“预防接种不是单纯的卫生工作,没有各级政府尤其是财政部门的支持,根本无法实施和落实。预防接种工作经费和补助经费推迟下拨或打折或挪用等情况常见,在经济不发达地区尤为严重。”
“目前政府只落实了疫苗采购和一次性注射器的费用,而事实上免疫规划扩大后产生的费用还有很多。”中生集团总经理王丽峰说。在扩大免疫规划的疫苗中,有近90%的疫苗中生集团都能生产,为此,该集团已从硬件、人才等方面积极准备,并就配送、冷链等事宜与各省级疾控中心沟通。“从疾控中心反映的情况看,预防接种工作经费,接种补助经费以及冷链维持、扩容和更新等经费还有很大缺口。”
“钱确实是个大问题。”武汉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魏善波此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一方面,随着更多的二类疫苗纳入一类疫苗管理,接种单位原来靠二类疫苗创收的渠道变窄,直接导致收入减少;另一方面,如果免疫工作经费补助不到位,打预防针越多,赔钱越多,对他们将是“双重打击”。
根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实行免费接种政策。据2006年底有关部门的调查,全国仍有12个省的300多个县在收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占10%以上。以全国1600万名适龄儿童估算,至少有超过100万的儿童没有如期享受到国家规定的“免费礼包”。
卫生部免疫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刁连东教授在公开场合多次呼吁,全社会应该多为免疫规划“算细账”。刁连东认为,在很多人看来,几十亿元确实不是个小数目,但如果拿接种疫苗的效益与疾病带来的损失相比,就看出花这些钱值不值了。
他举例说,根据卫生部计算,1978年~2002年的20多年间,通过开展儿童计划免疫,全国减少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结核、破伤风6种疾病的发病3亿多人次,减少死亡400多万人,减少直接住院费用400多亿元,这还不包括间接损失,以及伤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的负担。以个体而言,一个甲肝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是45天,住院费用是12000元,出院后完全恢复还需要5个月的时间。如果他接种了甲肝疫苗,就完全可以避免感染此病,甲肝疫苗多少钱?只有几百元。“接种疫苗贵还是得病后的治疗费用贵?这笔账恐怕谁都会算得清楚吧!更何况,一旦得病,患者蒙受的痛苦、亲人承受的压力,都不是金钱能够量化的。”
据悉,为落实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提出的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的任务,卫生部、财政部等部门多次召开专家论证会,邀请来自疾病防控、临床、药品检验、疫苗开发、卫生经济、宏观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深入论证。“时间长达近一年、中间还有反复。”一位参与论证的专家透露说,这个过程本身就说明免疫规划扩大是涉及面广、影响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必须建立卫生部、财政部、发改委、药监局等多部门参与的协调机制。
依法强化政府与部门职责
据专家测算,扩大免疫规划后,疫苗用量将增加近3倍,注射器用量增加1倍多,每个儿童接种的疫苗针(剂)次也将由目前的15针(剂)次增加到22针(剂)次,预防接种工作量成倍增加,对经费保障、疫苗供应、冷链建设、接种异常反应处理等均提出新的挑战。因此,“依法强化政府与部门职责,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应是当务之急”。
从政府层面看,预防接种是公共卫生的一项最基本的卫生服务,加大对免疫规划工作的领导和政策支持力度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国务院颁布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将与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预防接种工作纳入本行政区域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对卫生行政部门来说,要把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切实加强领导。同时尽快制定本地区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并在政府领导下,会同财政、发改委、教育、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组织落实。
从操作层面看,接种单位在实施第一类疫苗接种时不得收取任何费用。《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中所指的国家免疫规划有关的预防接种实行免费,不仅是指疫苗免费,还包括开展上述项目的接种器材、接种服务。《条例》同时要求,各级财政对涉及与预防接种工作相关的宣传、培训、技术指导、监测、评价、流行病学调查、冷链建设与运转和应急处置等工作项目所需经费要予以保证。特别要解决好基层承担接种任务人员的劳务报酬。
从技术层面看,必须加强预防接种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扩大免疫规划增加了预防接种管理的难度,应建立健全免疫规划组织,明确职责。健全免疫规划科(所、室)是实施免疫规划的重要组织保证。县级以上疾控机构要有专门的业务科(室、所),承担防保任务的乡级卫生机构要有预防保健所(站、科、组),并有专人负责预防接种工作。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接种单位应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疫苗接种工作技术性很强,从业人员必须实行资格认证,同时要加强培训,提高其专业技能和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
此外,如何加强对边远、贫困地区人口和流动人口等特殊人群的管理,提高其免疫接种率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采访中,有关专家特别提到预防接种证查验的重要性。预防接种证是记录和查验儿童预防接种情况的凭证。《传染病防治法》和《条例》中都明确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这是为确保所有儿童都能够及时获得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的疫苗接种的一个有效措施。接种单位要主动为儿童建立预防接种证,在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做好记录。同时,要主动与教育部门配合,对儿童入托、入学,托幼机构、学校查验预防接种证时,发现未依照国家免疫规划接种的儿童,应及时给予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