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个22岁的男孩独自一个人找到我,直接问:“自闭症怎么治疗?”我问他是谁患了自闭症,他说:“我自己。”理由是,他上网搜索自闭症,发现自己的情况跟自闭症症状一模一样。
我微笑了一下,感觉他的自我诊断可能有误,因为自闭症患者往往与外界的联系局限于个别人或物,独自一人积极主动来做心理咨询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我更相信他没有患自闭症,我想从具体的事例开始否定他的自我错误诊断,于是我请他举一个例子。
他举的例子很简单。他说:他家开了一个复印店,有顾客来复印,他的手心就出汗。
我从这件简单的例子开始展开详细询问,得知他小时候老想往外面跑,可他父亲不给他自由。现在,他也很少出去,都是朋友到他家里来找他玩。
这是一个有用的线索,这条线索告诉我:父亲对他管得太死,致使他少有机会在社会上锻炼自己,从而出现“顾客来复印,手心就出汗”的现象。
围绕他与父亲的关系,我们展开了交谈。他说,他对父亲特别恐惧,他一做错事情,父亲就大声批评他,即使有别人在场,即使他现在已经长大了,父亲仍是一点情面也不讲。朋友到他家,如果家里只有他一个人,他不紧张,但只要父亲也在家,他就紧张;他父亲不在复印店里,来了顾客,他也不紧张。
我确认他对父亲存有恐惧,并解释了原因:父亲的过度批评,使他担心自己做错了事会受到严厉的批评。父亲的批评就像绳索,束缚了他的自我发展,也让他的自信心和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性受挫。一个人只有不断地探索,才能够找到自己的定位,才能够成功。
我给他讲了一个寓言:一头小牛犊被一根缰绳拴着,一而再再而三用力,想挣脱缰绳的束缚,可缰绳太粗了,它是挣脱不了的,慢慢地就放弃了挣脱。小牛成长为健壮的成年牛后,有足够的力量挣脱缰绳,缰绳也不如以前牢固了,但这头长大了的牛没有发现变化,于是,仍被缰绳拴着。
他说:“我就是那头牛,父亲就是缰绳。”
我建议他,首先承认自己的不足,并与父亲交流,请父亲告诉自己如何做;再就是,把与父亲等人在一起快乐的点点滴滴记在日记本上,记在心里,冲淡原先的不快乐。
后来,我又把他父亲找来,告诉父亲要多鼓励、多赞美自己的孩子,因为孩子每天都是新的,都会有优点展现出来,给父母亲惊喜。要知道,批评是人类探索世界的重重阻碍,鼓励是人类探索世界的“探照灯”。
如今,男孩与父亲相处得很融洽。以前,他担心吃饭的时候,菜汤洒在身上,父亲骂他,因而不敢与父亲一起到外面吃饭。现在,他已经能够主动叫父亲一起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