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大兴区教师进修学校 心理教育研究中心 张 雷
谈话是教育孩子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咨询中,我发现很多家长和教师恰恰在与孩子谈话时发生了问题。
虽然谁都会说话,但说话讲艺术并非人人都会。“有话就说”是低水平的说,“说话有艺术”是高明的说,其效果大不一样。不讲“说话艺术”的谈话还不如不说。家长该怎样科学地和孩子谈话呢?
与孩子谈话要讲究“谈话的三适”,就是“适时、适度、适法”。
适时 找准谈话的需求点,即掌握孩子的心理要求、思想“热点”、思想矛盾、切身体验、兴趣爱好。抓住需求的“时机”。
例如:有个很调皮的高中孩子,有一次他在谈话中向我透露想参军的想法,这可是谈话的交汇点和教育的良好时机。我就“趁热打铁”诱导他,谈古今中外有远大志向的仁人志士,无不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并成就大业的。并谈了我当兵时的一些教训,使他意识到理想的实现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
由于抓住了转化的契机,我的一席话如春风吹绿了他的心田,从此他成了积极要求进步的好孩子。
适度 谈话的情感举止,所用词句均要掌握好“分寸”。
要充分考虑到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心理基础,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切忌声色俱厉,信口开河。只有这样,谈话才具有针对性、情感性、高效性。
与孩子谈话,先表扬其优点,然后巧妙地指出其“美中不足”之处。用“如果”,不用“但是”;用“希望”,不用命令口吻。这样做,既体现了平等、融洽的关系,又易使孩子明理晓情,心悦诚服。
例如说:“你学习很好,如果你再热心帮帮其他同学,你的威信会更高。”尽量不用直接否定的语言,例如把“你迟到是违反校规的错误”,换成“我不认为你迟到是对的”。
适法 它是指家长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具体情况选取适当的谈话方式。触动式、提醒式、谈心式使用哪种,要因人而异。
例如:有个孩子,上课随便讲话、谈笑,而且好胜心很强,批评不得。班主任和他谈过多次,收效不大。
我分析他的秉性中有较强烈的争强好胜心态,于是采用激将法去触动他。 我说:“×××原来比你差,现在他跑到你前面去了,既然他能阔步前进,难道你就不行?”他面红耳赤,不服地说:“我绝不会比他差,你等着瞧!”从此,他和 ×××暗地较量起来。由于境界不高,进步很难持久。我又对他说:“他能坚持,如果你能咬紧牙关坚持,肯定超过他。”他用力点头说:“是!一定!”由于教育得当,他进步很快,得到一致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