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一字之差药不同

2018-12-10 22:02:19浏览:96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中药里同药异名、同名异药的情况比较多。无论是医师还是药师都应该以《药典》为标准,使用规范用名,避免
由于历史和地域的原因,中药里同药异名、同名异药的情况比较多。无论是医师还是药师都应该以《药典》为标准,使用规范用名,避免调剂错误,保证用药安全。   一种情况是,名称相近、功效不同的药物,如果出现了错用,有经验的药师比较容易发现。例如在调剂工作中,我们常会发现关于六味地黄的处方中使用了“吴茱萸”,就要及时联系医师改正错误,将其更正为“山茱萸”。类似问题应该引起临床医师及药师的重视,相关文章阐述也比较多。   另一种情况是,两种药物名称相近,功效主治也类似,但来源于不同的两个品种。遇到这种情况,很多中药专业人员也常分不清楚,甚至认为“小通草”就是小个的通草,“片姜黄”就是切片的姜黄。要知道它们的来源不同,功效主治也有着差别,下面我就谈谈几组容易混淆的药名。   通草和小通草:通草习称“大通草”,来源于五加科;小通草来源于旌节花科或山茱萸科。它们功效相似,都有清热利水下乳的作用,通草还可以通气,传统认为其下乳的作用更好一些,所有乳汁不下者用通草更好一些。另外,通草属于孕妇慎用品,小通草则没有这个规定。通草和小通草外观比较好区别,通草是空心的,内有梯状排列的薄膜;小通草则是实心的。   姜黄和片姜黄:二者同属姜科,姜黄为姜黄的根茎,片姜黄为温郁金的根茎。二者的药性均为辛、苦、温;都能活血行气,通经止痛。不同的是,姜黄以治气之血瘀所致的心胸胁腹诸痛为宜,片姜黄善治风湿肩臂疼痛。姜黄颜色鲜艳,色泽金黄,气味浓烈,还可以作为调料,也可提取染料。   橘红和化橘红:橘红来源于芸香科橘的果皮,因加工不同分为陈皮与橘红。果皮阴干称为陈皮或橘皮;去掉橘皮内部白色部分后,晒干称为橘红。化橘红来源于芸香科化州柚或柚的干燥未成熟外果皮。《本草纲目》记载“橘红温燥之性胜于橘皮,并兼发表散寒,外感风寒咳嗽痰多者用之为宜”。化橘红无发散之性,兼能消食,咳嗽痰多又兼食积或消化不良者用之较宜。   现在我们所说的橘红大多是指化橘红。2015版《中国药典》收录的橘红丸、橘红片、橘红化痰丸、橘红颗粒等,用的都是化橘红。医生应用这些处方时,应该标明化橘红,以免错调成橘红。   木通和川木通:木通来源于木通科植物,川木通来源于毛茛科,按药典记载它们功效相同,但也有实邪所致的经脉不通、阻滞气化诸证用木通,湿热瘀血所致的经脉不通、阻滞气化诸证用川木通的说法。所以,医师在处方时还是要分清楚它们的区别。   大青叶和蓼大青叶:大青叶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蓼大青叶为蓼科植物蓼蓝的干燥叶。大青叶、蓼大青叶虽均含有抗肿瘤、抗菌活性的靛蓝和靛玉红,但成分含量不同。药理实验证明,在抗肿瘤、抗菌、抗炎和解热作用方面,大青叶优于蓼大青叶,而蓼大青叶具有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使用时应予以区分,不宜混淆。   以上这些药物名称相近、功效类似,易被误认为是一种药物,医生在使用时要清楚它们功效主治上的区别,药师也要了解它们的不同来源,不能当成同种药物随意替换使用。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蒲公英外敷治乳腺炎

上一篇:

“超级捣蛋”的孩子 脑内藏玄机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