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田勘
前不久在郑州市,一名中年女士推着辆自行车叫卖转基因鱼。这位女士称,这种转基因鱼是系列生态鱼,是由金龙鱼与大青鱼转基因培育而成,具有观赏价值高、生命力强的特点。小商小贩叫卖转基因鱼是为了生计,但这种拿高科技术语蒙人的行为,却让人产生转基因生物研究走向市场的一些隐忧。如转基因新物种是否安全,是否造成生态污染或生态失衡。
当然,现在欧盟宣称:“克隆动物提供的食品与来自常规饲养动物的食品之间不大可能存在差异。”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也公布报告,说经过克隆的牛、猪和山羊以及它们的后代均可以安全食用,相关食品上市时无须贴专门标签。这只是对转基因动物食品而言,而对于转基因动物作为宠物而言,正是因为它们可能对生态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公开投入市场的转基因动物或宠物,仍然寥寥无几。
早在2003年底,美国就培养了一种转基因发光鱼,是一种热带观赏鱼,叫做转基因斑马鱼。技术人员把海洋珊瑚虫的发光基因转移到鱼体内获得成功。最为奇特的是,这种转基因斑马鱼能呈现两种光泽。一种在普通光线下呈红色,另一种在黑暗中接受紫外线照射则发出荧光。这种转基因宠物鱼兼有两种用途,一是观赏,一是用于监测环境污染。这项技术由此获得美国FDA的批准,转基因发光鱼也得以在市场上公开销售。
但是,美国的一个环保组织反对开发这种转基因动物。认为发光的斑马鱼是一种“生态污染”,它有可能进入天然水道而破坏自然生态。所以建议政府对其加强管理。这也就是说,只有证明或推论转基因动物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才可能得到政府部门的批准,但仍不得随意放置于自然环境中。
那么,对于郑州叫卖的转基因鱼,据专业人员介绍,目前郑州还没有养殖过转基因鱼类。也许这些鱼不是转基因鱼,只是一般的杂交鱼。即使如此,也不允许放生到自然水域,否则,也有造成生态污染的风险。
由此看来,我国普通公众对转基因产品或动物的认知并不科学,利用科技名词推销产品的做法折射出不少问题。因此,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