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ent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肾性贫血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的主要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肾性贫血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父也”。肾为先天之本,《素问·痿论》曰:“肾主身之骨髓”,可见肾性贫血病位在脾肾,又涉及心、肝,病机为本虚标实,以“虚、瘀、湿、浊”为四大病理机制;而肾性贫血则以肾、脾两脏最为关键,故以脾肾虚衰为本,浊毒、瘀血阻络为标。
肾性贫血在临床治疗中当分清标本缓急,急则治标,以祛浊化痰为主兼以补虚;缓则治本,益肾健脾、培补气血兼以活血通络,具体分型治疗如下。
脾肾亏虚 面色萎黄,唇爪无华,腰痛,少气懒言,倦怠乏力,腹胀便溏;舌淡,胖大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无力。治以健脾益肾、补血养血,方用参芪地黄汤加减。
肾精亏虚 面色晦暗或黧黑,气衰神疲,畏寒肢冷,腰膝酸软,两足痿弱,浮肿尿少,头晕耳鸣,不耐劳作,性欲减退;舌淡苔白,脉沉、迟。治以滋阴补肾,方用六味地黄合右归丸加减。
湿浊内蕴 面色无华,头晕目眩,乏力,双下肢水肿,四肢沉重,纳呆,少腹胀满;舌淡,苔白腻,脉沉滑。治以化湿降浊,方用萆薢分清饮加减。
瘀血阻络 面色晦暗,腰部刺痛固定不移,肌肤甲错,四肢不荣,胸闷憋气,腹痛;舌紫暗,有瘀点,苔薄,脉沉涩。治以活血养血,方用血府逐瘀汤合当归养血汤加减。
中西医结合治疗肾性贫血优于单纯依靠西医或中医治疗。现代医学研究,除促红细胞生成素外,相关铁、维生素、叶酸等原料缺乏亦可造成肾性贫血的加重,故临床在治疗肾性贫血中不能仅限于中医药的治疗,还应结合西医的各项治疗,以取得更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