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的孩子一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那就应警惕矮小症
矮小症是指儿童的身高低于同性别、同年龄、同种族儿童平均身高的2个标准差,3岁以下婴幼儿生长速度低于7厘米/年,3岁至青春期儿童低于4~5厘米/年,青春期低于5.5~6.5厘米/年。简单地说,如果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是班级里同性别孩子中个子最矮的,或年生长高度少于5厘米时,应考虑孩子可能存在生长障碍。
人的身材高矮由遗传和环境两方面所决定,遗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生长潜力,生长潜力的发挥又受到内外环境的制约。内环境指机体的内分泌激素如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等。外环境指自然、生活和社会环境,主要有营养、运动、睡眠和精神等因素。身高增长的速度并非均匀,人在一生中有两个快速增长期,即婴幼儿期(0~3岁)和青春期。婴儿出生后第1年长高约25厘米,第2、3年分别为10厘米和8厘米,3岁以后的生长速度下降,每年5~6厘米。进入青春期后(男孩12~13岁,女孩10~11岁),由于性激素的协同作用,孩子身高增长会出现“蹿个”现象,每年可增高7~10厘米,青春后期(女孩子月经来潮后,男孩排精后)性激素使骨骺逐渐闭合,生长速度骤减直至停止生长。因此,婴幼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身高增长的重要时期,定期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尤为重要,应予以高度重视。
儿童身材矮小主要有内分泌和非内分泌两方面原因。内分泌原因包括生长激素分泌不足、性早熟、甲状腺功能低下、库兴综合征等;非内分泌因素则包括家族遗传及体质特性、出生时体重过轻、营养不良、慢性肝肾疾病、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心理因素、先天性软骨发育不良等。其中生长激素缺乏症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内分泌疾病所致的身材矮小临床最为常见。
一般来说,儿童矮身材只要查明病因,通过规范治疗都可以达到增高目的。矮小儿童除需治疗原发病外,还应有良好的后天环境,以促进遗传潜能的充分发挥。
我们的处方是四句话:合理营养,适当运动,充足睡眠,定期监测。合理营养是保证生长的物质基础,长期营养不良可影响骨头的成熟度及长度。但是过度营养的肥胖儿,特别是盲目摄入各种补品者,常伴随发育提前,最终身高不一定更高。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利于骨骼钙磷代谢,加速矿物质的骨内沉积,使骨密度增加,促进生长发育。但长期过度超负荷活动,容易造成骨软骨损伤、肌肉劳损,并不能进一步加速生长发育。睡眠时间与年龄、习惯有关,而且个体间差异很大。年龄越小,睡眠时间越长。睡眠可以保证身体和大脑休息,保证体力。儿童因其生长发育的特点,一般应保证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个小时,初中生9~10个小时,高中生8~9个小时。至少每3个月测量一次孩子的身高,观察孩子的身高是否偏离正常生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