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父母,请别挡在孩子的前面

2018-12-10 22:05:52浏览:79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天津市大港第三中学心理咨询室 宋文娟   刘女士是我过去的邻居。那天在校园遇见我后,又开始诉苦了:“原以为儿子上了中学自

天津市大港第三中学心理咨询室  宋文娟 
 
  刘女士是我过去的邻居。那天在校园遇见我后,又开始诉苦了:“原以为儿子上了中学自己能轻松些,没想到比以前更累了。这不,又给他送作业本来了。开学还不到一个月,我就被他‘请’到学校三四次了。”

  “儿子的事,你为什么要替他做?他自己不会回家拿吗?”我问道。

  “不行啊。儿子说,如果老师知道他没带作业本,肯定要批评他。再说,如果他回去拿,不是要耽误课吗?”刘女士解释说。

  “经常这样吗?”“差不多吧。他不是忘记带书,就是把作业本拉在家里,或是考试卷忘记让家长签字。反正过不了几天,我就得往学校跑一趟。”刘女士有些无奈地说,“如果是上小学也没什么,可他现在已经是中学生了,还这样丢三落四,一点责任心都没有。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儿子上小学时,你也经常帮他把东西送到学校吗?” 我好奇地问。

  “那倒没有。”刘女士不以为然地说:“那时候他还小,每天晚上我督促他写完作业后,就帮他把书桌清理一遍,并对照第二天的课表,检查一下文具是否带齐了。然后把书包放到固定的地方,第二天他背起来就可以上学了,根本不会出现现在这样的问题。”

  “那你还像以前那样,头天晚上帮他把书包整理好,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刘女士没有回答,说了句:“难道是我的错吗?”她显得有些惊讶,有些不服,似乎也有些明白了。

  作为母亲,我能理解刘女士对孩子的爱。儿子小的时候,怕累着他,为儿子做一切;儿子大了,又担心伤了他,替儿子承担一切。很多父母也像刘女士这样,孩子几点起床,今天穿什么衣服,先做什么作业,还缺哪些文具等,本该属于孩子的事,父母却总以他还小、他不会、他不懂、他没时间考虑等种种理由,全然不顾地一手揽过来。刚开始时,孩子还会“反抗”,还会对父母的干涉行为表示不满。慢慢地,孩子发现,有父母替自己想、替自己做,其实也挺好的,于是干脆就懒得想、懒得做了。更主要的是,孩子如果出了什么问题,父母都会在第一时间给他解围。就这样,在“爱”的庇护下,孩子原有的热情、积极性,一点点地减弱了,责任也悄悄地发生了转移。孩子不再认为那些是自己的事,而是父母的事,不再去想、去做了。当孩子已经习惯了父母替自己去思考、去行动时,父母又突然要求孩子要对自己的事情负责。此时,孩子已经没有了责任意识、责任习惯和责任能力。这样才有了类似刘女士带着怨气继续替儿子做一切的尴尬局面。

  爱孩子,就应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如果父母总在孩子还没有思考时就替他想到了,在孩子还没有做时就替他完成了,孩子哪来的做的经验和做的能力呢?没有做的经验和能力,孩子又怎么能把事情做好呢?不能把该做的事情做好,怎能保证不受到批评?经常被批评,孩子的心里自然会委屈、会难受。所以,如果我们真正爱孩子,如果我们希望孩子能快乐,就必须停止自己的“替代”行为。拿刘女士来说,就应该让儿子自己回家拿作业本。一开始孩子可能会不愿意,会不高兴,那也不要心软。如果我们每次的态度都非常坚决,孩子慢慢就会明白,妈妈是指望不上了,只能靠自己了。渐渐地,他就会主动想着自己的事,就学会了对自己负责。因为他也不愿被批评,不愿给自己找麻烦。

  成长是一个过程。只有去经历、去体验,才能渐渐走向成熟。父母切不可因为心疼孩子,就挡在孩子的前面,替孩子完成一切。你只需要跟在孩子的后面,在孩子做得好和做得不好时,及时给他一些鼓励和建议,并督促他坚持下去。当孩子养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时,他的责任心就培养起来了。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人参怎么吃效果最好

上一篇:

女性孕期抑郁症判别与对策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