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针灸科 刘莉莉 冬季天气寒冷,身体久不运动,就会出现筋骨不适、肌肉酸痛等症状;加之日照时间短,缺乏促进钙吸收的维生素D,人们就更容易发生骨质疏松或骨折。 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主藏精,为先天之本;肝主筋,主藏血,为筋之宗。所以,筋骨的健康与中医的“肝肾”功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其功能失调可出现筋脉拘挛、关节疼痛及肢体屈伸不利、重着、麻木等。故《灵枢·本藏》认为“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因此,中医认为,强筋健骨的养生原则是:行气血,营阴阳,调肝肾。笔者从经络穴位、药物、食疗等方面介绍一些实用的窍门,帮助您达到冬季强筋健骨的目标。 穴位按摩 穴位:阳陵泉、悬钟、昆仑、太溪、肾俞、太冲(以上诸穴均为双侧对称)。 定位及功能: 阳陵泉:正坐屈膝垂足,于下肢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足少阳胆经穴,善治筋病,为八会穴之筋会,有舒筋活络、缓急止痛之功。 悬钟:正坐或侧卧,于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取穴。足少阳胆经穴,八会穴之髓会,有通经络、祛风湿、利关节、止疼痛、壮筋骨之功效。 昆仑:正坐垂足着地或俯卧,于外踝尖与跟腱水平连线之中点。足太阳膀胱经穴,有通经络、散瘀滞、行气血、强腰膝、壮筋骨之功效。 太溪:正坐或仰卧,于内踝后缘与跟腱前缘中间,与内踝尖齐平。足少阴肾经原穴,补肝肾,强腰膝。 肾俞:在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 左右旁开1.5寸处(约二横指)。足太阳膀胱经穴,有补肾精、健脑髓、促气化、利水湿、强腰脊之功效。 太冲:足背侧,当第1跖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足厥阴肝经原穴,有调气血、活血通络、疏肝理气、疏泄湿热之功效。 操作方法: 穴位按压:上述穴位用手指指腹或指关节按揉,每穴30次,以穴位有酸胀感为宜,或上下循捋穴位所在经络。 艾灸:上述穴位可用艾条灸之,每次选择2~3个穴位,每穴灸10~15分钟,以皮肤温热、筋肉舒适为度,每周艾灸1~2次。艾灸时注意安全,防止烫伤。 中药口服及滕敷 临床上一些常用的中药具有强筋健骨的作用,如补肝肾、强腰膝类中药,滋阴精、益气血类中药及具有补肝肾作用的中成药。 补肝肾、强腰膝类:杜仲、续断、骨碎补、桑寄生、山萸肉、狗脊、牛膝、伸筋草等。 滋阴精、益气血类:当归、玉竹、熟地、黄芪、枸杞子、党参、山药、女贞子、菟丝子、龟板、鹿角胶等。 常用补肝肾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左归丸、右归丸、虎潜丸、龟鹿二仙胶等。 注:补肝肾、强腰膝类的中药还可配成外敷药包,上屉蒸出药效后,滕敷腰腿肩背。内服药物需结合临床症状,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粥汤药膳 冬季养筋骨的食物很多,如板栗、牛肉、蹄筋、牛筋冻、大枣、猪骨或牛骨(内含有骨髓为佳品)、莲藕、核桃、芝麻、黑豆等。下面推荐一款药膳: 板栗枸杞粥:板栗15~20颗,枸杞子20g,粳米100g。 做法:将板栗去皮清洗,和枸杞子一起放入锅中,加入粳米和适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后改用文火煮20~30分钟,待栗熟粥稠关火,即可食用。 板栗味甘、性温,归肾、脾、胃经,有养胃健脾、补肾强筋之效,其含有丰富不饱和脂肪酸与维生素,适合于肾虚引起的腰膝酸软、腰腿不利、小便增多,及外伤后引起的骨折、瘀血肿痛、筋骨疼痛等症;枸杞子甘平质润,能平补肝肾,具有滋补强壮的作用;粳米是补气健脾养胃佳品。 冬季除药补、食补以外,配合适当的运动和有效锻炼更有益,推荐如健步走、八段锦、太极拳、瑜伽等运动。上述运动可激发经络气血运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和热量产生,改善筋脉气血和骨骼的营养,达到强筋健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