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邪侵及人体,留滞于脏腑经络,最易阻滞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气机不畅则胸闷,俗称“热得喘不上气”。湿困脾胃,使脾胃纳运失职,升降失常,表现为不思饮食、脘痞腹胀、便溏不爽、小便短涩等症状。 由于体质不同,并非每个人都会为“湿”所困。如果体内并无湿阻甚至属于津液亏虚的体质,盲目大量食用利水渗湿的食物和药物,则会加重体内气血津液和阴阳的失衡,导致身体出现更严重的问题。 要学会判断自己是否需要除“湿”。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如厕时,看大便。黏滞溏软不成形者体内有湿。2.看舌苔。白苔增厚,黏腻不爽者为寒湿;舌苔粗糙或厚且发黄腻者为湿热。3.看小腿。湿性重浊黏腻,其性趋下,小腿位于人体的下部,所以小腿是否发酸、发沉是判断体内是否有湿的典型指标。 中医讲“辨证论治”,同样是湿,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红豆薏米汤”“绿豆汤”也不是人人都适合。先说红豆薏米汤,红豆和薏米均有较好的健脾利湿作用,但这两样食物均有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对糖尿病患者来说,过量进食或作为加餐可能会加重糖代谢紊乱,且红豆薏米汤并不适合湿热类的人群。再说绿豆汤,绿豆性寒凉,脾胃有寒者不宜吃。所以,在越来越多的人讲究养生保健的同时,不过度,不跟风,不盲目,不失为一条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