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妈妈,你要长大

2018-12-10 22:12:57浏览:25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理门诊 廉小淞   案例   3岁的女儿帆帆坐在床边哭泣,妈妈忻忻在窗前撅嘴,爸爸张先生则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理门诊  廉小淞 
 
  案  例

  3岁的女儿帆帆坐在床边哭泣,妈妈忻忻在窗前撅嘴,爸爸张先生则无奈地站在一旁搓手,不知如何是好。这一幕在张先生夫妇有了女儿帆帆以后经常出现。张先生感到很辛苦,他好像养着两个女儿:一个是女儿帆帆,一个则是自己的妻子忻忻。

  早上起床,忻忻给女儿帆帆穿鞋,忻忻一开始还哄着帆帆:“穿上鞋我们吃奶油包包去。”帆帆很听话,任由妈妈给她穿鞋,但是里屋的奶奶问一句:“看看帆帆的脚趾甲剪了没有?”忻忻一听便把帆帆的鞋扔了,冲着张先生喊道:“你给穿吧。”然后扭头就走。帆帆不知出了什么事,吓得哇哇大哭。

  星期天,一家三口准备到公园去玩。帆帆很兴奋,穿着妈妈给买的粉红色的小裙子,头上扎着朝天撅的小辫子,红红的小脸灿烂地笑着,等着爸爸妈妈带她出门。可是帆帆出门前却被自己的玩具小汽车绊倒,同时还将小桌子上的水杯碰倒,帆帆的粉红裙子湿了一片。妈妈见状顺手打了帆帆一巴掌。帆帆哭了,妈妈烦躁地说“不去了,哪儿都不去了”,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生气。帆帆倒地大哭。张先生赶紧哄帆帆,把帆帆的裙子换下,穿上花格子的红裙子,帆帆破涕而笑。可是忻忻还不高兴呢,张先生接着哄妻子。妻子的脸好不容易阴转晴,上午大半天的时间已经过去。此时,张先生出游的兴致也荡然无存。

  看来,做妻子的忻忻对女儿真是极无耐心。孩子嘛,还小,你跟她较什么劲?于是张先生对妻子有了意见。而妻子也是一肚子的委屈,忻忻说:“当妈的能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吗?每次下班回家前,一想到要见到自己的宝贝女儿,心里就特高兴,恨不得马上见孩子,好好抱一下,亲一下。可是见到孩子后,孩子一不听话,说她几句,嗓门大些,她便使劲哭。我一烦就甩手不管了,让孩子她爸去收拾残局。”

  张先生却另有看法,他说:“你看你都多大了,还跟孩子争嘴。那天下午喝酸奶,让孩子先喝不行吗!可是你偏要先喝几口,把孩子惹哭了。你总要孩子让着你,还像个当妈的吗。总怪我哄孩子比哄你耐心,现在我哄个孩子就够累的了,还要哄你,你就跟孩子一样。”

  

  心理分析

  忻忻好像真的没有长大,像个被惯坏了的孩子,做什么事都不能被责疑。奶奶只是问问帆帆的脚趾甲剪没剪,忻忻听了扔鞋子就走;女儿帆帆出门前摔跤,只是弄脏小裙子,其实换一件就行,这样的小事忻忻也忍受不了;忻忻在家凡事都要争先,与女儿争喝酸奶,在丈夫面前和女儿争宠撒娇。虽然忻忻已经30多岁,但是她的心理年龄只有3岁女儿那么大,幼稚的心理让当了妈妈的忻忻缺失母性。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的“人格发展阶段论”中认为,如果个体的儿童期得不到足够的母爱,甚至没有,就会阻碍其心理的健康成长。比如心理年龄发育迟滞,或是在心理层面拒绝长大,或是回避长大,这就是许多与年龄不相符的情绪和行为经常会在一些成年人身上发生的原因。忻忻就是其中的一个。

  忻忻的父母在她3岁时离婚,忻忻从小跟着外公外婆长大。在忻忻的记忆中,爸爸偶尔来看她,总是带来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尽管忻忻并不恨爸爸,但是对爸爸总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陌生感。妈妈是名记者,忙于事业,也很少有时间关心她。忻忻对妈妈的评价是:个性极强,自我为中心。妈妈从来没有温柔地抱过忻忻,亲吻过忻忻。忻忻流着泪对我说,她从来就没有体验过母爱和父爱。

  忻忻渴望母爱和父爱,婚后有意无意地希望从丈夫那里得到,不自觉地将夫妻之爱错位地体验成父母之爱,忻忻对爱的心理发育一直停滞在儿童期。当然,在没有孩子的两人世界里,宽容的丈夫包容了忻忻对爱的所有需求,其乐融融。但是当女儿帆帆出现时,冲突便发生了。因为忻忻的心理层面还未从儿童期发展到妈妈期,还未作好做释放母爱主体的准备,即还没有作好当妈妈的心理准备。因此在与女儿的关系中,表现出儿童式的焦虑情绪和冲动行为,即急躁、任性、争宠、撒娇、情绪反复无常等。同时,忻忻还把自己儿童期未得到充分母爱的焦虑投射到女儿帆帆身上。

  英国科学家称:母亲对子女的关爱方式能决定儿童及其成人后的心理健康状况。据张先生夫妇讲,女儿帆帆现在特别胆小爱哭,尤其是见到妈妈发脾气了,身体就会很不自在地扭动或使劲地眨眼皮,这让他们很担心。

  儿童心理学认为,还没有学会理性分析的儿童,直接的情感体验是他们最早与外界交流沟通的方式。当他们做错了什么而受到父母的严厉指责时,他们根本无法理解大人生气的原因,只是体验到爸爸或妈妈生气了。于是他们紧张、焦虑。当紧张、焦虑情绪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躯体症状。帆帆在看到妈妈发脾气时身体的扭动和眨眼,就是儿童极度紧张、焦虑情绪的表达。

  更糟糕是,许多时候并不是孩子做错了什么,而是母亲把孩子当做发泄情绪的对象,对孩子无缘无故地发火、指责。这样的行为方式会让孩子变得自卑、敏感、胆小、内向,成年后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忻忻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心理年龄,重新自我定位,回归到“妈妈”的社会角色上来:提升母性的成熟感、责任感,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学会体验女儿的情绪,理解女儿的心理,维护女儿的自尊,尊重女儿的需求。

  精神分析理论的鼻祖弗洛伊德认为:“自幼充分享受母爱的人生充满自信。”为了女儿美好的未来,为了花蕾的绽放,给孩子完整的母爱吧。女儿帆帆的心在呼唤——妈妈,你要长大!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中医药服务应注重“技术建设”

上一篇:

落实《中医药法》要有多举措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