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如何让“小磨蹭”快起来

2018-12-10 22:18:02浏览:96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 金 琰   情景对话   清晨,妈妈急急地喊孩子起床。孩子答应着,可迟迟没有行动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社区与家庭教育研究所  金  琰 
 
  情景对话

  清晨,妈妈急急地喊孩子起床。孩子答应着,可迟迟没有行动。

  10分钟过去了,孩子依然在睡。

  妈妈着急地拍了一下孩子的屁股:“快起来,上学要迟到了!”

  孩子揉着眼睛不情愿地开始穿衣服。

  看着孩子慢腾腾的动作,妈妈心急火燎:“快点啊,这样磨蹭,非迟到不可!”边说边帮着孩子迅速穿好了衣服。

  妈妈:“快去洗脸、刷牙。”

  孩子:“妈妈,你别催我行吗?”

  妈妈:“催你还这样慢呢,快点洗干净吃早饭。”

  孩子进了卫生间。妈妈也跟了过去,帮孩子洗了毛巾并挤好牙膏,叮嘱道:“抓紧时间,别磨蹭了。”

  孩子不耐烦地答应道:“知道了,妈妈!”


  心灵独白

  孩子

  妈妈就知道“催、催、催”,我都已经很快了,还要怎么样?升入二年级以来,学习任务更重了,每天晚上做作业都要到9点多。早上实在不愿起床,妈妈喊了我一遍后我又睡过去了,妈妈就特别着急。我几乎每天都是在妈妈的催促下做事的。妈妈,我也不想磨蹭,可是我应该怎么做呢?

  妈妈

  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磨蹭。起床磨蹭,洗漱磨蹭,吃饭磨蹭,写作业也磨蹭,总之做什么事情都磨蹭。孩子的性子怎么就这么慢呢?每天早上从叫醒到穿好衣服下地,没半小时肯定不行。如果我不帮他穿衣服,那就更慢了。再就是晚上写作业,一年级的孩子能有多少作业啊,几个拼音、汉字和几个口算题,他能写上一个小时,真是急死人了!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啊?


  教育故事

  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妈妈走进了家庭教育课堂。一位专家分析了孩子种种不良行为的原因及教育引导对策,其中就包括孩子磨蹭的问题。妈妈如获至宝,赶紧回家实践。

  第一天晚上,孩子睡觉前,妈妈很认真地对儿子说:“孩子,妈妈要和你商量件事。每天早上都是妈妈催你起床,把没有睡够觉的你从睡梦中叫醒,妈妈觉得自己好残忍。从明天开始,我再也不想当残忍的妈妈了,决定以后不再催你起床了。”

  “那我上学迟到了怎么办?”儿子想了想说。

  “妈妈天天催你起床,你不烦,妈妈都烦了。”妈妈不动声色地说,“再说,妈妈也想睡个懒觉啊。”

  “那……可怎么办?”儿子抓抓小脑袋然后说,“要不,你给我买个小闹钟,让小闹钟叫我起床吧。”

  “这个主意不错。”妈妈立即表示同意,并答应明天带他把小闹钟买回家。

  小闹钟是儿子自己挑选的,形状是一个圆圆的大熊猫头像,儿子喜欢得不得了。

  第二天晚上睡觉前,妈妈教会儿子使用小闹钟。儿子要求把小闹钟的时间定在早上6点半。

  第三天早上6点半,妈妈故意赖在床上假寐。等小闹钟叫起来,儿子突然大喊:“妈妈,快起床,到点了!”

  听到儿子从床上跳下来的声音,妈妈在被子里笑。

  第三天晚上,又到儿子写作业的时间了。以前儿子写作业,妈妈都要一遍一遍地催促他,好像写作业不是他的事。不管妈妈怎么催他,他总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不是摸摸这个,就是动动那个,折腾到很晚才把本应该20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做完。

  但是,听了专家的报告后,妈妈决定按照专家的意见改变策略。既然原来的教育方法无效,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妈妈不动声色地做自己的事。儿子的作业嘛,做不做是他的事,为什么要管呢?

  “妈妈,你怎么不催我做作业呀?”晚上9点的时候,儿子终于想起做作业的事来了,很奇怪地问妈妈。

  “妈妈决定了,从今天开始不当‘催命鬼了’。”妈妈轻描淡写地说,“你的作业是你的事,你想完成就完成,你不想完成我也不再逼你,我不想做个老惹孩子不高兴的妈妈。”

  听了妈妈的话,儿子吐了吐舌头,竟然乖乖地开始写作业。妈妈迅速记下儿子开始写作业的时间:晚上9点10分。

  当儿子一声惊喜地喊叫“写完了”时,妈妈看看表,10点40分。

  “儿子,你从9点10分开始写作业,10点40分就完成了作业。在妈妈的记忆里,你第一次这么快就完成了作业,妈妈真为你高兴。”

  第四天晚上,妈妈依然做自己的事情,不去催促儿子。结果,儿子在8点半开始写作业,9点40分就完成了作业。当儿子把写好的作业递给妈妈的时候,妈妈使劲拥抱着儿子,高兴地告诉他说:“儿子,你昨天从9点10分开始写作业,10点40分就完成了作业,用了一个半小时。可是今天你从8点半开始写作业,9点40分就完成了作业,比昨天提前了20分钟,我怀疑你是不是在和时间赛跑啊?”

  “和时间赛跑?”儿子睁着亮晶晶的眼睛望着妈妈,“妈,我要和时间赛跑!我要跑在时间的前头!”


  专家课堂

  如今,不少家长为孩子磨蹭的问题头疼,就像故事中的妈妈一样。那么,孩子为什么磨蹭?该如何改正孩子磨蹭的不良习惯呢?家长只有认真分析,才能找出孩子磨蹭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天生的“慢性子”

  有一些儿童明显比其他孩子动作慢,不论在什么情形下、做什么事情都慢,即便是有强烈的外界刺激,他仍然行动迟缓、慢条斯理,紧张不起来。这类孩子往往属于相对安静而缓慢的神经类型。家长首先必须接受这样的现实,然后再想办法慢慢改变。

  缺乏时间观念

  孩子磨磨蹭蹭,与他们没有时间观念有关。儿童,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孩子,并不能理解1个小时是多长时间,自己在1小时内能做多少事。结果,因为贪玩,时间就不知不觉地过去了。虽然家长一再强调要抓紧时间,但是孩子根本不理解如何做才叫“抓紧时间”。

  要想帮助孩子建立时间观念,改掉做事磨蹭的不良习惯,一方面可以通过自然教育法,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比如,早上上学,家长不要去催促孩子,由着孩子慢吞吞地穿衣服、整书包、看课外书……结果,当然是迟到挨批评。回家后他很难过,这时候家长再告诉他,做事要加快速度,安排好时间,如果磨蹭习惯不改的话,还会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就这样,任由后果教育孩子。孩子吃苦头的同时,会尝到抓紧时间的甜头,做事自然也就加快速度了。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时间训练的方式,让孩子逐步提高学习效率。具体办法就是每次做作业的时候,家长给孩子记录开始的时间,等孩子做完后再记录结束的时间。然后和孩子一起计算总共花费了多少时间,正确率是多少。下一次做作业之前,家长把上一次做作业的情况给孩子强调一下,然后让孩子试着努力,看看能不能超过昨天。这样训练下去,一直到孩子的时间观念建立起来为止。

  抵抗心理作怪

  那些只在做作业时磨蹭的孩子,可能是产生了抵抗心理。因为孩子如果早早地做完作业,家长就会让他做这做那,尤其是补充更多的练习题,可这是孩子不愿意做的。家长逼迫的结果就使孩子学会了磨蹭,通过做作业磨蹭来逃避不愿意承担的任务。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称之为抵抗。

  很多家长走入了一个家庭教育误区——过多地给孩子布置学习任务,先是导致孩子做作业磨蹭,渐渐地不愿意写作业,最后发展到不愿意上学。

  对于因抵抗而磨蹭的孩子,需要家长放弃对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让孩子自己来安排时间。当孩子又快又好地完成了作业后,剩下的时间应该完全交给孩子自己去支配。告诉孩子作业写完了,而且很认真,他就可以干点自己喜欢的事。适当的限制加适当的放松,才是比较好的教育方式。

  家长要求太严或包办过多

  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太严,几乎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时间,造成孩子在学习过程中边写边玩,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玩耍的机会。

  有的家长对孩子包办过多,明明看到孩子磨蹭,还不断地迁就孩子,认为孩子太小,长大就好了。他们对孩子的一切都包办,帮孩子穿衣服、挤牙膏、系鞋带,帮孩子削铅笔、检查作业、收拾书包……结果,孩子越来越依赖父母,认为什么事情都有父母在后面顶着,因此才不急不慌。

  竞争意识不足

  有些孩子由于个性的原因,竞争意识不足,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对于缺乏竞争意识的孩子,家长要有意识地启发和诱导孩子的竞争心理,让孩子经常和小伙伴开展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细心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以提高孩子敏锐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里,可以随时开展有益的亲子竞赛,通过胜负交替,锻炼孩子的心志,增强孩子的竞争意识。

  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缺乏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孩子对学习没有积极性,总是硬着头皮应付。在学校里也没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因此学习兴趣很低,对老师留的家庭作业能拖就拖。

  注意力易转移

  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旁边有什么好玩的事就会让他忘记了初衷。正在吃饭时,窗前有小鸟飞过,孩子就放下饭碗去看个究竟;本来要去刷牙,可是走到浴室里发现有一池水,孩子就开始玩起来了;正画图的时候,忽然听到电视里的声音,孩子就会丢下正在画的画,跑去看个究竟。于是,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就出现了边干边玩、慢慢吞吞的情况。

  给孩子一个固定学习空间

  有条件的家庭,一定要为孩子增设一个单独书房,里面配上写字台和书柜。住房条件不允许的家庭,也要为孩子安排一个固定的墙角,放一个书桌。这书房或书桌就是孩子在家学习的地方。每当孩子在习惯的地方坐下来,便条件反射地想到学习。就像医生走进病房,科学家走进实验室,即刻来了精神一样。这在心理学上叫做“地点动力定型”。


  教育方式

  关于家长——

  买个小闹钟

  带孩子去买一个小闹钟,把时间交给小闹钟,让孩子学会和时间赛跑,以争取更多玩的时间。比如给孩子规定:从进门起,只给3分钟时间,这3分钟里要完成上厕所、喝水、吃东西3件事情。家长在旁看表计时。3分钟一过,与学习无关的活动全部结束。一开始,他们可能不适应,但经过训练,都能达到。这样的训练也适用于“到书桌前坐下,并拿出所有要用到的书本和文具,收拾书包”等。

  计时1分钟

  让孩子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背单词、算数学题、写字等,最后统计1分钟时间孩子能做什么。然后,给孩子算一笔账:假设每人每天浪费1分钟,那每人每月(年)浪费多长时间,全班同学每月(年)共浪费多少时间。

  和孩子一起查找常见的浪费时间的行为,然后根据平时的作息习惯,制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作息时间表,并要求孩子严格按照时间表作息。

  常表扬孩子

  哪怕孩子只有一点儿进步,也要及时表扬孩子。

  和孩子做点小游戏

  游戏内容可以自己设计,目的是提高孩子的做事效率。比如,家长和孩子比赛,看10分钟内谁写的成语最多;把两盒扑克牌弄乱,比赛谁先整理出一副完整的牌;两盒同样的拼图,比赛谁先拼好。游戏内容尽量有趣,时间以半小时为佳。太短起不到锻炼的目的,太长孩子则容易疲惫。当孩子赢了时,可给予适当的奖励,进行正面强化。  

  关于孩子——

  定好小闹钟,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要做的事。比如,15分钟内写完拼音作业。

  在床头上、餐桌旁、洗手间里贴上自制的小标签:要抓紧时间!经常对自己说:“快点,快点,再快点!”

  让家长帮忙总结节约时间的好方法。

  将自己赶作业时的痛苦经验,如手心出汗、面红耳赤、头昏脑涨……记录在一个记事本上,放在桌前,时刻警示自己。

  开始做事时,往往觉得很难,迟迟不愿行动,这也是造成拖延时间的原因。可以将事情化整为零,分为几个具体步骤实施。完成每一步后,你会信心大增。


  作者简介

  金琰,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获家庭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北京青苹果讲堂创始人,山东潍坊行知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中心主任。

  从2005年末开始,她带领几十位全国知名家庭教育专家,协助潍坊市教育局实施“亲子共成长”家庭教育普及惠民工程,帮助潍坊市百万家长重回校园,学习基本的教育心理学知识。2008年,她策划并联合主编了《牵手两代——亲子课程》丛书。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孕妇补充多微营养素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上一篇:

循循善诱,化解“罪恶”的想法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