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忠田 通讯员 王怀莲
在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心理治疗室,洋洋正饶有兴致地玩着沙盘里的沙子。他一会儿将各种感兴趣的玩具埋在沙子里,一会儿抓起一把沙子,瞬间张开手掌,让沙子从指尖滑落,还自言自语地嘟囔嬉笑着,好不惬意……
坐在沙盘一旁的杨良政医师看着洋洋全神贯注地玩着,不时对他说:这个玩具好玩吗?这是什么?注意卫生,不要让沙子溅到地上……半小时后,结束了沙盘游戏。杨医师要洋洋将玩具放回原处。
洋洋已经4岁了,但语言表达不是很清楚,与陌生人接触胆小羞涩,独处时胆怯畏惧。其父母担心这样下去,岂不成了“孤独症”?趁着双节长假期间,带他找专家咨询。
杨良政医师指出,洋洋的这些表现在心理学上称为“偏倚”,可以说是很多正常儿童的通病。其原因基本与养育方式和成长环境不良有关。出现“偏倚”状况,并不一定表明今后都会出问题。但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孩子的情况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干预,就有可能出现语言发育落后、感觉统合失调等一系列心理问题,那时就必须对症治疗了。
杨医师说,游戏是儿童的天性,也是儿童的主要活动形式和探索世界的桥梁。洋洋玩的这种沙盘游戏,是在一个绝对轻松和安全的氛围里,在心理治疗师的引导下,让孩子通过游戏的方式,自由演绎创造世界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孩子积存在内心世界的负面情绪得以释放,曾经受到过创伤的早期人格结构,在潜意识层面得到修复,从而激发出自我控制、自我完善、自我成长的动力。
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养育方式、生活环境和成长背景等诸多因素发生偏差,都可能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遏制其身心健康发展。随着越来越多的孩子从感觉统合训练、注意力训练中受益,很多家庭的养育理念、教育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他们更愿意定期接受儿保专家的指导,学习孩子的心理成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