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孩子厌学可能是心病所致

2018-12-10 22:27:56浏览:610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本报记者衣晓峰通讯员陈英云   前不久,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专家对本埠三个城区初一至高三年级的1294名学生进行了横断
本报记者 衣晓峰 通讯员 陈英云 
 
  前不久,哈尔滨医科大学儿童少年卫生专家对本埠三个城区初一至高三年级的1294名学生进行了横断面调查,结果显示:发生睡眠问题及慢性疲劳相关症状的检出率分别为43.82%和48.38%。大多患有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儿童,学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明显下降,少数人厌学心理严重,甚至长期拒绝上学。

  主持上述调查的哈医大儿童少年卫生与妇幼保健学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武丽杰教授表示,学生因对上课感到苦闷以至于经常旷课甚至长期不去上学的情况在国外被称为“学校恐怖症”。这是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为恐怖症的一个特殊类型,往往伴随生理病理学改变,多见于7~14岁中小学生。患有此类疾病的孩子,不仅对上学有严重的抵触心理,且可并发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及植物神经功能症状。有些儿童还伴有奇怪的疲劳现象,学习和记忆功能低下,出现与成人慢性疲劳症候群类似的症状。

  武丽杰教授指出,恐惧上学心理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5~7岁为第一高峰,可能与分离性焦虑有关,即因怕与父母或其他家庭主要成员分离而拒绝上学;11~12岁为第二高峰,可能与功课多、压力大或重新适应新环境及人际交往困难等因素有关;14岁为第三高峰,可能与青春期特征性发育、情绪抑郁或焦虑有关。产生对学校心理恐怖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先天素质、家庭和学校教育失当、不良的社会环境等均有可能成为此症的最重要病因。

  需要说明的是,患有“学校恐怖症”的孩子与逃学的儿童不一样,前者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好,有焦虑、恐惧的情绪,但行为品德无问题;而后者一般无明显的情绪流露,也未见任何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改变,却常有其他违纪行为。前者是父母知道孩子拒绝上学,想留在家里;后者是父母不知道他们半路或课间从学校逃出或在外游荡。

  武丽杰教授提醒家长,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孩子们的厌学心理就必须注意:从小养成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拥有开朗、乐观、坚强的性格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对孩子期望值不应太高,以免孩子心理负荷重而促发学校恐惧症。 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肯上学的倾向时,家长应及时与他们谈心,找出其心理症结所在,并积极开导和引导,消除其思想负担,切忌各种强迫和惩罚性言行,如随便以“赖学”、“装病”等语言刺激孩子,以免加重他们的心理创伤。

  尤其应引起警觉的是,慢性疲劳综合征也是儿童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和到校学习的主因之一。如孩子经常诉说头痛、腹痛,并出现呕吐、心悸等症状或者不明原因的疲劳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其躯体疾病。如厌学儿童伴有明显的情绪焦虑和抑郁时,需尽快和老师、学校心理医生取得联系,由医生指导和协调,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使用药物辅助治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婴幼儿智力开发注意5要点

上一篇:

宝宝颌骨骨髓炎是怎么回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