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爱又怕的河豚
早春三月,又到了河豚肥美时。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曾赋诗曰:“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首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秀美春色,也引发了人们对河豚美味的无限遐想。然而,河豚含有致命的剧毒。民间也有 “拼死吃河豚”的说法。那么,我们到底应怎样看待让人又爱又怕的河豚呢?
神经毒素可致命
河豚的致命毒性主要来自于一种神经毒素——河豚毒素,其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约0.48毫克即可置人于死地。河豚毒素主要含在其肝、脾、肾、卵巢、睾丸、眼球、皮肤及血液中,其中以卵、卵巢和肝脏的毒性最大,肾、血液、眼和皮肤次之。河豚毒素对热稳定,100℃8小时、120℃1小时才能使之破坏,盐腌、日晒均不能破坏之。
中毒没有特效药
据《考吃》记载,古人烹杀河豚的方法十分谨慎小心,近似于外科手术。加工每条河豚需要经过30道工序,即使是有经验的厨师也要花20分钟才能完成。在法律上允许食用销售河豚的日本,一名合格的河豚厨师至少要接受两年的严格培训和考试合格后,才能领取执照开张营业。
我国《水产品卫生管理办法》明确规定:“河豚有剧毒,不得流入市场。捕获的有毒鱼类,如河豚应拣出装箱,专门固定存放。”但即使如此严格管理,中毒事件却年年发生。很多人都认为,只要厨师烹饪得法,吃河豚就不会中毒。其实,就算技术再娴熟的厨师也难保万无一失。虽然河豚肌肉中一般不含毒素,但其内脏毒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渗入肌肉,使本来无毒的肌肉也含毒。如果遇到了野生剧毒河豚,再高明的厨师、再专业的烹饪都无济于事。
目前河豚中毒没有特效解毒药,一旦发生中毒死亡率很高。为此,我国一些科研机构已经开展对河豚的研究工作,相信河豚真正安全地为人类造福的日子不会太久了。但就目前来说,河豚解禁,为时尚早。其实,人间美味很多,为了一饱口福而冒生命危险大可不必,毕竟生命对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