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临近,考试焦虑成了许多考生和家长都绕不过去的坎儿。有些考生在考前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担心高考时发挥不好,觉得很多东西都不会了。其实,这都是正常的反应,每个考生或多或少都会有。但也有些考生出现烦躁、抑郁情绪,以致无法正常学习,每天在痛苦中度过,这就是过度焦虑所致,需要引起重视,进行适当调整。
对于考生而言,怎样才能避免过度焦虑呢?有以下几点:
不要把成绩看得太重 很多学生把考试成绩看做是自己能力的唯一证明,过于担心在考试中暴露问题,担心成绩不好会挫伤自尊并得到他人的负面评价,从而引起对考试的不安情绪。
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 有些考生对自己要求过高,每次考试都要求自己比别人考得好,有些考生则因家长或教师对自己的成绩过分关注总想自己超过别人。这样的考生脑子都会不自觉有这么一个念头:不允许自己失败,一旦面对把握不大的考试时,他们便会产生严重的焦虑情绪。正确地认识自己,保持平常心,才能轻松上考场。
保证充足睡眠,跳出题海战术 充足的睡眠和强大的信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两大法宝。如果考生以前从来不开夜车,考前一段时间紧张得每天开夜车,作息时间不适应,反而会增加疲劳感。如果考生长期开夜车,会造成身体疲劳、记忆力下降等负面影响。故应该停止开夜车,以保证充足睡眠。信心对考生克服焦虑、保持轻松状态非常关键。有些考生临近考试,仍然大量做习题,遇到不会做的习题,做的次数越多,自信越少。其实,这个时候查漏补缺比深陷题海对考试更有帮助。还可适当做做运动,听听音乐,都对稳定情绪有好处。
当考生正利用最后的时间备战高考时,家长该做些什么呢?主要是帮助孩子调整状态、进行情绪管理。
保持平常心,帮助孩子轻松应考 高考的特殊性难免会引起家长不同的情绪反应,产生失眠、心烦、发脾气等表现。要知道,家长产生的焦虑情绪会传递到孩子身上。有的家长,总是小心翼翼,不敢大声讲话,不敢大步走路;也有的父母,对孩子关怀备至,一会儿给孩子送杯牛奶,一会儿削个水果,这都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心理,影响孩子的情绪。因此,家长要降低对高考的关注程度,学会转移注意力,保持平常心。
创造活跃气氛,调动孩子情绪 家庭气氛对孩子情绪影响很大。家长应该想方设法活跃气氛,调动孩子的情绪。如果家长每天对孩子有一两次鼓励赞扬,孩子的情绪就会变得高昂起来。
做好后勤保障,注意科学饮食 考前,家长不要打乱孩子正常的饮食规律,可在原来饮食基础上适当加点营养,切忌滥用保健品,否则会起反作用。临考前,考生饮食不宜过于油腻、辛辣,清淡饮食可使头脑冷静,有利思考,补充水分以凉开水或清茶为好。
(通讯员赵向辉 本报记者肖建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