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这几天,我市暖阳高照,不少人到户外一边欣赏美景一边晒太阳。而随着明日“大雪”节气的到来,气温将进一步降低,越来越多的人将加入“晒太阳族”。但实际上,很多人没有掌握晒太阳的方法和窍门,以至于出现了诸多认识误区。记者就此采访养生专家,总结出晒太阳的五大误区。
记者 黄连茂 /文 陈小阳 /图
误区一
老幼才需要晒太阳
“一路为你送上冬日暖阳”,这句耳熟能详的歌词诗意地道出了晒太阳给人带来的温馨感受。但有一种论点认为,欧美人因为体质和所处地域的关系,才需要多晒太阳甚至进行日光浴,而国内则是那些生活节奏紧张、经常“披星戴月”的人才需要晒太阳,因此,很多市民似乎不太习惯晒太阳。还有许多人认为,只有老人和孩子才需要多晒太阳。
“这是一种认识误区。”专家指出,其实,不只是中国人,整个亚洲人晒太阳的时间都比欧美人短得多。2005年,一项对18个国家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液内维生素D含量的调查显示,韩国排在最后,日本也未达到标准值。究其原因,不晒太阳则是一大“祸首”。不少爱美的年轻人特别是年轻女性不是怕晒黑就是怕晒出皮肤癌,但实际上,中国人得皮肤癌的几率都比国外人低很多,而缺少阳光给中国人的危害则远比晒太阳大得多。
专家特别指出,中青年人新陈代谢能力较强,钙质流失较快,需补充较多的维生素D。而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的最佳途径,所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这个群体也应尽量多晒晒太阳。
误区二
冬日正午也可以晒
冬天的太阳暖意融融,这也给人一种错觉:冬天的太阳并不“毒辣”,因此即使正午晒太阳也可以。
“正午这个时段在任何季节都不适宜晒太阳。”著名老中医林禾禧指出,不论是哪个季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尤其是中午12点至下午4点之间,最忌长时间晒太阳,因为此时阳光中的紫外线是R光束和B光束占上风,它会对皮肤造成伤害。
林禾禧提醒说,一天中有两个时段最适合晒太阳:一是6点到10点,此时红外线占上风,紫外线偏低,使人感到温暖柔和,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二是下午4-5点,此时正值紫外线中的A光束占上风,是储备体内“阳光维生素”维生素D的大好时间,也可以促进肠道钙、磷吸收,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骨骼正常钙化。
老年人如果被过强的紫外线照射,也可能诱发皮炎、白内障、老年斑等疾病。因此,晒太阳也要有“度”,一旦引起皮肤发红、脱皮或起红疹等,则应暂停。患白内障的老人最好戴防护镜,以防紫外线直接射入眼睛。
误区三
穿深色衣服吸收效果好
不少人认为,既然晒太阳有那么多好处,那就尽量选择深色衣服,最好是选择吸收能力最强的黑色衣服。但专家并不赞成这一观点。
专家认为,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因为红色的辐射长波能迅速“吃”掉杀伤力很强的短波紫外线。而黑色衣服的吸热能力太强,会把短波紫外线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也统统“消化”,因此晒太阳时最好穿红色服装,退而求其次是白色服装,黑色衣服最好不要穿。
误区四
男女老少可以“同晒”
全家老小齐聚一起享受冬日暖阳,在很多市民心目中是一幅充满温馨的幸福图景。但专家严肃地指出其中的认识错误:不同年龄段的人,对日光的承受能力、所需维生素D的量及新陈代谢状况不同,因此要做到“年龄不同,晒法不同”。
婴幼儿:婴儿皮肤娇嫩,容易被灼伤,每天晒1—2次即可,一般健康婴儿2周后即可在室内晒太阳。而出生3—4周后的婴儿,才能抱到户外晒太阳,而且开始的时间要短,且只晒一部分如脚、腿等,然后再慢慢地增加晒太阳的时间和范围。林禾禧强调指出,婴儿的头部和脸部一般不要直接照射太阳,可置阴凉处或给婴儿戴遮阳帽,最好是让其背部晒太阳,尤其是要避免太阳直射眼睛。婴儿晒太阳的时间最好在上午9—10点及下午4点左右为宜。
少儿:这是身体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尤其是骨骼发育更需大量维生素D来辅助身体吸收钙。否则,缺乏维生素D会导致儿童生长缓慢。因此,要尽可能多地让孩子在阳光下玩耍,但要避开正午12点至下午4点的阳光。
中青年人:上午6—10点和下午4—6点,最好每天晒1—2小时。
老年人:早上10点前和下午4点后,每天2次,每次20—30分钟。
误区五
隔着玻璃能晒太阳又防风
我市地处沿海地区,常年多风,加上冬天往往风比较大,因此不少人一到冬天都希望有“两全其美”的办法既能享受阳光又不被风吹到。一些人就为特别怕风的老人和婴幼儿想出了一个“聪明”的办法:在玻璃窗内晒太阳。
遗憾的是,专家再次指出:由于玻璃会阻碍紫外线的通过,晒太阳若隔着玻璃窗,是达不到效果的。因此,不要隔着玻璃“晒太阳”。此外,衣服、尘埃、烟雾等也会阻挡人体吸收紫外线,专家建议晒太阳时尽量裸露皮肤,使皮肤直接与阳光接触。
据了解,人晒太阳的主要作用是皮肤通过紫外线的照射来帮助人体合成维生素D。维生素D主要用于组成和维持骨骼的强壮,特别是增强人体对钙离子的吸收能力。它被用来防治儿童的佝偻病和成人的软骨症、关节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