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卫生厅通过媒体发布,日前发生在贵阳学院甲型肝炎疫情病源系部分学生饮用的竹园牌桶装矿泉水有问题。目前,卫监部门已责令其停业整顿;各级疾控部门已对该校的1万余名师生接种疫苗(贵州都市报4月9日)。
国家《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卫生标准》的检验项目多达16项,只要厂家按规矩办事,卫生安全根本不成问题。毕竟,桶装水质量不是什么高精尖的生产工艺。既然技术不是问题,那么生产程序是否有漏洞呢?事实上,仅仅内洗一项,就有分热碱洗、回流水洗、消毒液洗、无菌水洗12道关。
但是,桶装水恰恰在扮演着“祸水”的角色——广东省工商局公布食用油、饮料、饮用水质量抽查情况,饮用水合格率只有三成多。主要问题是微生物指标超标较突出,其中仅菌落总数超标的就有108批次。微生物指标超标的后果,可使消费者患上消化道感染等疾病。
不仅如此,如果到网上搜索一下,就会发现桶装水市场一片“病态”:江西市场上八成的桶装水不合格,甘肃桶装水五成合格,甚至出现嘉兴桶装水市场只有二成合格的奇闻。难道说,桶装水“体质”天生残疾?
桶装水原本不是什么“祸水”。桶装水成消费者健康杀手绝非小事!厂家这个元凶自然不能放过,那么,有没有其他帮凶呢?——谁发的准生证?又是谁发的合格证?有没有入市通行证?谁该为这样的抽查结果脸红?一个桶装水,工商、卫生、质监,还有水务局,全是合理合法的“管家”,你们都管到位了吗?
江苏 陈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