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儿童发育行为障碍的危害性已渐为社会认识和重视,其症状以自闭症、多动症、性早熟、智障、脑瘫以及学习障碍为代表。近日,“全国儿童保健与康复一体化学术研讨会暨广东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在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召开。国内知名的专家济济一堂,介绍儿童保健与儿童康复方面的最新进展及诊疗经验,并深入探讨小儿脑瘫等当前热点问题。
小儿脑瘫,是指小儿因多种原因(如感染、出血、外伤等)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严重者伴有智力不足、癫痫、肢体抽搐及视觉、听觉、语言功能障碍等表现。专家表示,目前很多家长认识不足,致使脑瘫患儿错过治疗的好时机,给治疗带来了困难,影响到康复。
产前因素易引发脑瘫
近年来,由于产科技术的提高,引起小儿脑性瘫痪病因的重点也在改变。什么因素容易导致出现小儿脑性瘫痪呢?深圳远东妇儿科医院儿童保健科专家指出,前瞻性的调查认为,产前因素比新生儿出生期因素更为重要。比如,与胎儿脑部发育不全有关。这类胎儿分娩中常发生窒息,过去归咎于新生儿出生期的因素。专家介绍,产前因素包括脑发育畸形、先兆流产、胎盘早期剥离和孕母的营养不良及疾病等。新生儿时期因素如早产、低体重、宫内窒息、羊膜炎、颅内出血、胎位异常、产程延长、新生儿惊厥及严重感染等。近年来,出生低体重婴儿患脑瘫的几率在增加。新生重症儿经过监护后,一些过去认为难以存活的婴儿被抢救过来。这些低体重新生儿、早产儿,可能原先已有神经系统发育不全的缺陷。此外,还有遗传方面的原因,如近亲结婚、母亲智能低下或以前生育过脑性瘫痪儿,均为引发小儿脑性瘫痪的危险因素。
根据运动功能的障碍表现,小儿脑瘫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肌张力低下型以及混合型等类型。其中大多数属痉挛型。专家解释,小儿脑瘫主要病变在锥体系统,重型病例受累肌肉萎缩,肌张力增高,肌力差,腱反射亢进,锥体束症阳性,两侧上肢内收,腕关节、手腕部及指间关节屈曲。两侧下肢伸直,扶立时足尖着地,大腿内收肌紧张,两下肢呈“剪刀”姿势。不随意运动型又称锥体外系型,病变在锥体外系,婴儿期可表现为肌张力低下,以后表现为不自主、无目的地自己不能控制动作,例如手足徐动、舞蹈样动作;或为紧张力障碍,震颤,肌强直。
儿童脑瘫可预防
专家指出,儿童脑瘫可以预防,而且需要在宝宝出生前预防。首先要注意婚前保健。要对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进行性卫生、生育和遗传病知识的指导。婚前保健能为优生打下基础,是提高人口素质、避免和减少遗传疾病、先天性缺陷,防止和阻断遗传病延续的一项重要措施。另外,妇女的生育年龄宜在35岁以前。其次是怀孕后预防,也就是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孕妇要保证营养,防止早产,避免不必要的服药,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
此外,还要注意婴儿出生后的预防。重点保护未成熟儿和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家长还要懂得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如发热、颈硬、嗜睡等,一旦发现要及时治疗。发烧病儿要脱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饮水,及时治疗。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如果腹泻持续2天不止,要去医院。对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应注意有否脑部病变。(向雨航 陈华夏 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