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 例 前来咨询的是某大学大一新生。她从小怕黑,怕走夜路,天黑后就待在家里不敢出门。睡觉时,要整夜开灯到天亮,否则便无法入睡。一旦处在黑暗中,她就会非常紧张、害怕,并出现胸闷、心悸、出汗等症状。
上大学后,学校要统一熄灯就寝,尽管与室友多人同住在集体宿舍里,但她还是不能入睡,夜夜失眠。每个夜晚,对她来说都是一种漫长的等待和煎熬。这种白天睡觉、晚上失眠的作息方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她非常痛苦,甚至出现退学念头。
运用了交谈、自我报告等方法,我们了解到来访者出生在一个小城镇,是家中的独生女儿,备受父母宠爱,从小任性、胆小。她说起小时候的一件事:某个晚上,临睡前她吵着要父母去买大布娃娃,但因时间已晚,镇上的商店都已关门,父母答应明天一早去买。但她就是不听,并开始哭闹起来,而且越哭越凶。最后,父母拿她没办法,就把家里的电灯关了,顿时室内漆黑一团。黑暗中,她听到妈妈这样对她说:“快别哭了,睡到床上去,否则,老虎就要来吃人了!它专门晚上出来,叼爱哭闹的小孩。”这一招果然灵,她立即就吓得不敢再哭。那个晚上,她在惊恐中睡去。
此后,只要她晚上睡觉前有哭闹行为,父母就会以此吓唬她。久而久之,她对黑暗就有了莫名的恐惧。不敢进暗室,不敢晚上外出,晚上睡觉也不敢把灯关掉……总之,她竭力避开黑暗。她曾努力想摆脱对黑暗的恐惧,却怎么也摆脱不了。
分 析 日常生活中常常会听到家长们说:“我家这孩子天生就胆子小。”言下之意儿童的胆小是先天的。其实不然,除了对巨响、坠落和神秘物本能的恐惧外,幼儿对事物的恐惧更多的是来自于后天,即由其亲身经历,特别是家长不正确的教育引起的。上述案例就是因家长的一个不经意的谎言经过不断的强化造成的严重后果。
那么,我们应如何防止幼儿产生不必要的恐惧呢?
首先,父母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幼儿所面临的事物,切忌言过其实地恫吓儿童,更不能使用妖鬼等不存在的东西来欺骗孩子。因为幼儿对外界的接触很少,经验很有限,加之在幼儿的眼中,父母是无所不知的,他们会确定无疑地相信父母的话。父母为了寻求所谓的“安全”而制造的谎言,往往会伴随儿童很长的时间,同时还会造成孩子不恰当的恐惧。
其次,父母不要溺爱孩子。众所周知,溺爱的不良后果不胜枚举,但很少有人知道父母的溺爱往往是造成孩子胆小直接的也是重要的原因。一些初次和父母分开睡的幼儿,为了得到母亲的抚慰会哭闹着不肯单独去睡,他会找出害怕的理由来拒绝。此时,父母千万不要迁就孩子,否则他的“阴谋”得逞的同时也真的会相信自己谎言所说的,由此害怕单独一人居住。父母应坚持自己的主意,以免真的会出现这种恐惧。
最后,父母本身要给幼儿做榜样。如果父母不想让孩子恐惧,那么父母自己先要无所畏惧。如果父母害怕电闪雷鸣,孩子第一次在父母面前听见雷声时,也会感染上同样的恐惧。假如父母不能避免恐惧的话,那就尽量不让孩子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