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父母眼里,娜娜像个“两面派”——在学校,她是个乖巧文静的好学生,可放学回到家,就变成了一个叛逆暴躁的孩子,动不动就和父母吵架动手,有一次甚至把妈妈一把推到了地上。
一个月前,娜娜第一次被父亲带到我的诊室,这个看上去文气的女孩子,却被父亲称为“混世魔王”。而最让父母感到困惑的,是娜娜的双重表现。
在学校里,虽然成绩不拔尖,但也算得上是个好学生,尊重师长,和同学们相处得也不错,开家长会时,娜娜也没少得到过表扬。
可一回到家,娜娜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和父亲冷漠相对,彼此就像陌生人一样,和妈妈还能说上几句话,但只要妈妈一不顺她心意,娜娜就乱发脾气,甚至会动起手来。
父亲在这边倒苦水,娜娜坐在那里纹丝不动,好像父亲说的是别人的故事。
前几天,娜娜父亲又来了,这一次,娜娜没有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娜娜的母亲。两人一起赶来,还是为了咨询娜娜的问题,可一落座,娜娜父亲冒出的第一句话却是:“医生,我要离婚,孩子我一个人带才管教得好。”
我还没来得及接口,娜娜母亲眉毛一横,和丈夫吵了起来:“到底是谁管教孩子失败,她现在天天日夜颠倒地生活,你管了没。”
接下来,便是夫妻二人你一句我一句地互相指责。
原来,娜娜放暑假后便沉迷于网络,到了深夜还坐在电脑前不肯睡觉,妈妈越是催,她就越叛逆,常常玩到凌晨三四点,有时通宵玩游戏,到了白天则蒙头大睡,作息全乱。
为了这事,母女俩大吵过好几次,娜娜火气一上来,把家里的几个花瓶摔得粉碎,最后甚至把妈妈一把推倒在地。
我问了一句:“你们夫妻关系怎么样?平时起争执会避开孩子吗?”
双方都摇起了头:“打打闹闹十多年了,好多次想离婚。吵架动手的时候哪里还管得了孩子在不在旁边。”
听到这里,我心里已经有数。娜娜的“两面派”,根源在于不和谐的家庭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潜移默化了父母的情绪化和暴力倾向,因此也变得易怒、暴躁,甚至会动手打人。
我打了个比方给娜娜父母听:“一台电视机,中央台的节目放得很好,浙江台的播放也没问题,可一调到杭州台就没画面了,到底是电视机本身的问题,还是电视台信号的问题?”
娜娜父母若有所思地低下了头。
解铃还需系铃人,我告诉娜娜父母,想要治好孩子的“病”,必须首先从他们身上入手,改变紧张沉闷的家庭氛围,调和夫妻矛盾关系,逐步消除娜娜对家庭和父母的反感,让孩子在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这样才能消除娜娜的两面派行为,才能更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通讯员 李思婧 本报记者 宋黎胜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