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卫生部发布的《全国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规划纲要2005~2010年》明确指出,“要重点做好防治性病、艾滋病、结核病、肝炎、血吸虫病、狂犬病等重大传染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普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因此《66条》强调对这些疾病进行行为干预,不仅指出了什么是健康行为,如合理膳食、适度锻炼、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同时指出了健康危险行为(包括危害健康行为、致病行为、不良生活习惯等),例如吸烟、吸毒、酗酒、随地吐痰、不洁性交等。
以最近在安徽等地发生的手足口病为例。如果发现病人及时就诊、隔离;尽量少带孩子去医院和拥挤的公共场所;饭前便后认真洗手;不直接面对他人咳嗽、大声说话、打喷嚏,不随地吐痰,而是身上常备纸巾,在咳嗽和打喷嚏时用手帕或纸巾捂住嘴,并把包着痰的纸扔进垃圾桶;注意经常开窗通风和饮水卫生,就能很快地控制它在人群中进行传播。相反,如果不注意这些细节,结核病、手足口病等传染病就很容易传播开来。与其得病了后悔,何不未雨绸缪、早期预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