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国人最为看重的传统节日,沿袭至今的压岁钱,更是孩子们翘首期待的丰厚福利。曾经因为条件限制,压岁钱只是一个形式,一个吉利的口彩,真正能拿进的钱财并不多。但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压岁钱的厚度也逐年增加,由此引发的父母与孩子间关于压岁钱的支配问题也愈演愈烈。近日,一篇名为“母女俩为压岁钱‘过年6天吵’”的文章,引发了众网友的关注;同时,一个题为“男孩与父母签订合同要压岁钱”的博文,更进一步把压岁钱的现状和问题呈现出来。
压岁钱的原意是给未成年孩子带来吉祥平安,如今,这一份美好愿望却成为孩子与父母间的矛盾焦点。父母该如何正确解决这一矛盾,是众多家长正在面对的难题。
孩子频“发难”,父母颇伤神
近日,有报道称:12岁的女孩欣欣,自拿了今年第一笔压岁钱后,母女俩就开始为到底由谁来支配这些压岁钱争论不休。随着压岁钱一天比一天多,她和妈妈的分歧也越来越大,至今都未找到一个合理的解决方式。
无独有偶,一位博名为“不穿长袜的皮皮”博主在其微博中称:从前年春节开始,儿子对压岁钱上缴就已心生不满。今年11岁的儿子,把“压岁钱保卫战”打得格外激烈,他拒绝上缴,并要求所有的压岁钱由他自己管理支配。经过反复谈判,父母和他终于达成了书面协议,这位11岁的小朋友终于如愿以偿,到银行开设了一个人账户。博主介绍说,儿子读小学五年级,每年都能收到4000元左右的压岁钱。 8岁前,孩子还小,压岁钱她都能顺利“没收”。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对压岁钱上缴越来越不满,前年春节就提出过严重抗议,但最终还是被她“连哄带骗”没收了。今年年前,全家回老家过年,儿子在节前就给父母发了通知:今年压岁钱坚决不上缴。她只得和亲戚们提前打招呼,压岁钱别给太多,意思一下即可。最后,儿子共收到2000元压岁钱,给爸妈各包100元红包表孝心,自己花了近100元,剩1700元。儿子自己拟定了一份书面合同,计划将60%的钱存银行;剩下的这部分,约500元用于买书等,剩余的零花用,并强调父母不准干预。但是,这些条款一出来,就遭到父母的一致反对。
经过多次反复谈判,2月14日,双方拟定了新合同。新合同约定,乙方(父母)帮助甲方(儿子)在银行开设单独账户存入1300元,此后每年甲方压岁钱都存入该账户。甲方未满18岁前,任何人不得动用;剩下400元作为甲方2013年度零花钱,其中300元寄存在乙方处,甲方使用必须提前申请,乙方对所存金额按3%月息支付利息;甲方零花要记账,若账目清楚,使用合理,乙方每月奖励5元零花钱,反之若乱用,零花钱会冻结两周。儿子终于对这份合同表示满意并接受。
针对“压岁钱”,网友纷纷进言
针对这两个关于压岁钱的实例报道,一些网友纷纷进言。网友“晴天后的春天”认为:这种事没什么好纠结的,作为家长,想走什么样的路线,就应该坚持走下去,当然也要接受自己走下后产生的结果,不管好坏。其实之所以会纠结,就是知道孩子的要求是无理的,但是却又不想得罪他。现在孩子还小,只是偶尔闹一次,但随着年龄增长,包括以后的青春期,那时候的各种闹,作为家长又该如何面对?个人认为,父母一定要对一些事情有鲜明的态度。你的纠结孩子是能感觉到的,会造成他的得寸进尺。在一些原则性问题上,要向孩子说“不”,讲得通道理的就讲道理,讲不通的适当“教训”一下也是应该的,目的就是告诉孩子这次你犯了很严重的错,父母愤怒了。以后的路还很长,会碰到一个又一个问题,在关键事情上没有把握好,以后会很被动的。
网友“沃客装修-祥”说:现在的压岁钱都变味儿了。家长们都在攀比,也让孩子们年纪小小就学会攀比了。 11岁的孩子给那么多压岁钱干吗?明知道孩子自己不懂得支配。女儿富养没错,不能光富口袋,得先富脑袋。
网友 “贝贝妈”也表示:其实孩子都是很聪明的,我女儿4岁9个月,从去年春节开始,就学会自己支配自己的钱了,过年压岁钱不多,让我带着去银行开了个户。存了起来,后来有硬币,我们经常给她,存钱罐满了,也拿到银行存起来,说以后买房,或者交学费用。今年过年前,我开玩笑说没钱了,她马上说,妈妈要不你把我银行里的钱取出来用吧。刚才和她开玩笑,说用你的钱去买ipad吧,人家说不,我说那我送你,还是说不,让我别浪费钱了,偶尔去苹果店玩玩就可以。每个家长教育方式不一样,关键看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坚持自己的原则。
当然,在众多进言者中,支持孩子的也不少。网友“AILI ”称: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未必是件坏事。可以耐心告诉孩子如何合理地管理这笔财产,有时候越是控制孩子什么,他就越想得到什么,还是沟通来得重要。
父母正确引导,循序渐进最重要
白领吴女士称,现在的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强硬的表现,跟他们的生长环境和教育方式有关。从小独大的他们,早就习惯了各种获取,却从不过问为什么会有这些得到,他们已经把这种获取看做理所当然,压岁钱风波只是这种个性的集中体现而已。吴女士说,她女儿今年上五年级,正在准备小升初的各种考试。女儿成绩很好,一直是班级的小干部,个性强,她一直开玩笑说女儿具备“女强人”的潜质。女儿每年都从亲戚朋友处收到压岁钱近万元,是个不小的数字。小时候,这钱当然是“没收”,但女儿上三年级开始,就对父母的“没收”行为表示反感。四年级那年,女儿已经很正式地向他们提出抗议,要求自己保管至少一半的压岁钱。今年,女儿直接跟他们说,压岁钱绝不再上交,如果有大额支出,她会主动征求父母的同意,但买文具或偶尔同学聚会花费,一概由她自己做主,因为,压岁钱本身就是属于她的私人财产。吴女士叹道:其实一直以来,虽说压岁钱形式上被没收,但实际都以女儿的名义存着,等女儿长大后,再交由她自己支配使用。但是女儿的这个提议,让她心里有点不爽,似乎怀疑父母会“侵吞”她的钱财。而且,女儿这次态度非常强硬,甚至话语里还有用学习成绩作威胁的意思。一直以来,女儿的读书从来都没让他们费过心,这点让她感到欣慰。但这次女儿放话,如果再要强制管理她的压岁钱,那以后她的学习也要他们来管。眼看就要升初中了,女儿的这句话确实让她“心有余悸”。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意识也越来越凸显,那种家长专制的做法已经无法让他们心服口服,照单全收。当他们意识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侵害,或自身利益被剥夺时,会本能地进行反抗,尽管这样的反抗行为有时显得有点稚嫩和笨拙,常常使事情的结局适得其反。所以当孩子的意识已经形成并显现的时候,父母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
网友“随风飘零”说:十几岁的孩子已经明事理,可以直接跟他们讲道理。要让他们明白,你可以自己管理压岁钱,这代表着成长和成熟,但这样的成长不能仅仅反映在压岁钱的管理权上,也应该体现在日常生活费的支出和使用上。也就是,他们应该对自己的生活开支也有所付出,让他们懂得获得权力的同时应该承担一定的义务。
网友“跳跳鱼”介绍称:我的女儿每年的压岁钱都是这样分配的,其中父母的同事朋友给的交给父母,因为父母必须为此还人情;亲戚长辈给的自己收入囊中,做好记录并自己合理理财。存起来或者买自己喜欢的可以,只要合理使用,不浪费,父母都不会阻止。培养孩子理财是家长的职责,压岁钱是长辈对孩子提出的新年希望,民主的引导方式更有利于孩子正确的三观,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还原“压岁钱”的本意,让祝福更具温情
从最初几十元、上百元,到现在动辄上千元,春节压岁钱越变越厚,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成了衡量感情亲疏远近的标准。 “压岁钱”本是一种包含祝福的礼尚往来,一种亲情的体现,如今“压岁钱”却让一部分人改造成物化和功利化的手段,各种攀比之风也愈演愈烈。而因为“压岁钱”引发的亲朋之间乃至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
在国外,不少孩子包括富裕家庭的孩子,从小就要做点力所能及的家务,以此从父母手中赚取零花钱。即便是圣诞节,父母所给的礼物也是以表达心意为目的,并没有太过奢华和贵重的礼品。他们并非给不起,而是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凭劳动所得。让他们学会珍惜,懂得责任,因为有些成长和快乐是花钱也买不到的。
武汉大学高级心理咨询师廖皓磊教授认为,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有长辈给晚辈发红包,也有晚辈送长辈压岁钱,借此互相表达美好的祝愿。但压岁钱历来都是象征性地派发,更多的是表达对晚辈的关怀和祝愿。发多少、发到什么时候以当地文化习俗而定,并无固定标准。他建议,应当采取办法让压岁钱回归到彼此祝福的文化理念上,避免简单地让这项传统习俗停留在狭隘的“钱”字上,沾染上物质气息,变了味儿。送晚辈一本“压岁书” 、一双“压岁鞋”,引导晚辈学习知识,脚踏实地,比给现金更有意义。
小小红包,装着亲情和友情的温暖,只有保持“压岁钱”原本的纯真和祝福的本质,才能显现其温暖的浓情祝福。 (晚报记者 石茗 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