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培养孩子,不能“心太急”

2018-12-11 09:44:08浏览:54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家长的急于求成暴露出自己内心的焦虑  湖北省武汉市出了个最着急家长。据报道,武汉市徐女士近年来累计花费近12万元,先后为5
家长的“急于求成”暴露出自己内心的焦虑

  湖北省武汉市出了个“最着急”家长。据报道,武汉市徐女士近年来累计花费近12万元,先后为5岁半的儿子报了17个培优班,包括英语、数学、声乐、画画等一些课程。每天从早上8点半开始,徐女士带着孩子四处赶场,直到晚上9点多才能回家。徐女士这般无怨无悔,而且誓将“培优”进行到底,那架势,是非把孩子培养成一代“全能帝”不可了。

  像徐女士这样的“着急”家长,在我国不是个案。许多家长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带着孩子参加各种儿童“兴趣班”、“特长班”。这些家长的理由,正如徐女士所说:“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让儿子快速成长,将来有出息。现在累一点牺牲一点是值得的。”

  目前,我国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浮躁、急于求成等现象,其实是成人自己内心焦虑的暴露。现代社会竞争激烈,人们对成功的渴望更强烈,“输不起”的心态反映在培养孩子身上,就是竭尽所能培养家里“唯一的孩子”。在他们看来,如果孩子没出息,那他们以后的人生就没指望了。

  孩提时代是“外界获得”时期,“拔苗助长”可能造成伤害

  事实上,人的成熟和成长是个过程,过程的快慢有其内在规律,而且这个快慢因人而异,尊重这个差异,学会等待,自然会水到渠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孩提时代是一个人的“外界获得”时期。这时的孩子对外界的一切都感兴趣,都想探个究竟。我们不应过分追求成才的速度,让儿童学所谓的知识、学儿童世界以外的东西,而应让儿童有时间去长情感、长智力。所以,我们提倡适度的教育,那就是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速度的教育,父母关键要为儿童提供适合其充分发展的条件,让儿童自己开发自己的潜能。而“急功近利”、“拔苗助长”的早期教育只能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甚至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伤害。美国心理学家艾尔金德认为:从某方面来说,如果儿童成长得太快,进一步的发展就很可能受限。因为他们的人格特质过早被定型,几乎没有给未来人格的发展预留任何的空间。

  的确,我们从那些很小就接受运动或才艺训练的儿童那里常常可以看到人格太早定型的失败案例。由于过早专攻某些领域,他们人格的其他部分往往未能获得健康发展。人为地推动孩子超越其自然的水平,对儿童的正常成长并无益处,甚至可能导致长期发展的受阻。

  教育要顺应孩子天性

  每个孩子都拥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家长应想方设法尽可能地去发现这些天赋,并顺其自然地发展。譬如,对具有语言优势的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多听多读,并鼓励他们多交谈和写作;对善于抽象思维、喜欢探索事物的孩子,可以多让他们玩逻辑填字游戏,给他们讲推理故事;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孩子,不妨让他们多参加手工活动和体育运动;对有艺术天赋的孩子,美妙的音乐、和谐的旋律对这些孩子最有益处。

  有一对从事艺术教育的夫妇,在孩子刚念小学的时候,就为孩子请了钢琴教师。然而,不久他们发现,孩子对自然界的现象更感兴趣,乐意看自然科学方面的书,爱好动手做实验。为此,这对夫妇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方法,并请教了教育专家,最后采纳了“顺应孩子的兴趣与天赋,让孩子自己选择课余爱好”的建议。后来,他们的儿子由于在电脑和物理上的优异成绩被保送上了清华大学,得以驰骋在自己所喜爱的科学世界。

  试想,假如这对夫妇当初扼杀了孩子天性中对自然科学的兴趣,而强迫他每天耗费一两个小时在钢琴上,那么他们家就失去了一个未来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却多了一个音乐厌恶者。而像武汉这位家长,把孩子打造成“学习机器”的做法,更是对孩子的摧残。

  作为父母,切不可为了让孩子“尽快”成长,而无视成长的规律,忽视孩子的天性,一味“快马加鞭”地催促。教育和培养孩子也需要耐心和等待。不做“着急”家长,让孩子快乐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作者为心理咨询研究员)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6岁女孩“下腰”致高位瘫痪 专家提醒做高难度动作前先体检

上一篇:

荧光剂作业本未现有害案例 专家称很难摄入人体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