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项专属于成人的运动——瑜伽在孩子圈内红起来,人们称之为“儿童瑜伽”。记者咨询了两家儿童瑜伽店,价格高得惊人,多则每次上百元,少则几十块。瑜伽教练说,儿童瑜伽能增加孩子的信心,教孩子学会集中精力的方法,还能提高免疫力。而医学专家却提醒,14岁以下的孩子练瑜伽,可能弊大于利。因为儿童尚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肌肉骨骼都比较软,练习不当会影响骨骼发育。
有的家长会说:“谁会把一项成人运动强加给孩子?”然而,环顾四周,你会发现时下“小大人”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的现象:儿童节目被娱乐化;孩子们听的歌曲、看的电视节目成人化;孩子们的言谈举止、穿着打扮大龄化……由于过早、过多地受到成人意识的影响,孩子们越来越早熟了。
穿衣打扮:扮靓装酷
春节时,某幼儿园大班的美美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一个包装精美的唇彩,“妈妈用时很漂亮,等六一儿童节时,我也要用,给全班的女孩化妆,一定很好看。”美美说。
随着辣妈群体的壮大,很多辣妈把自己的穿衣心经应用在了孩子身上。例如,成年人所钟爱的靴裤、羊毛大衣甚至露脐装等。还有的辣妈给孩子购置了全套的化妆用品,有的孩子还不到10岁就经常做面膜、染指甲……
所以,当你走在大街上厚底鞋、吊带衫、金属装饰等不仅成为大人们的潮流,也成了孩子们扮靓装酷的必备品。
消费理念:浪费奢侈
春节期间,在铁路部门工作的乔娜拿着女儿的个人写真集,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看着照片上的女儿,虽然只有7岁,但是化着浓妆,穿着成人的服饰,摆着成人的造型,看起来足有20岁,丝毫没有展现出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童真无邪。乔娜告诉记者,平时在家中也总给女儿拍照,但是在女儿眼里这些都是生活照,不像班里同学在影楼中拍摄的写真集,于是女儿也要求要拍一套。
不仅如此,乔娜说,去年六一儿童节结束后,因为女儿所在班级表现得好,女儿还大方地请小演员们吃了一顿肯德基。
的确,无论是在快餐店还是饭店以及各大商场,购买群体的年龄都有越来越小的趋势,同学之间互赠礼物、邀请同学一起过生日等都成了互相攀比的场合。
言谈举止:复制大人
记者一位同学的儿子今年刚9岁,在同学聚会上,小男孩一上酒桌竟开始向在座的一一敬酒,而且对于每位的敬酒词都不相同:“祝您财源广进,生活有如芝麻开花节节高”“祝您在新的一年中事事顺意,多挣人民币”,让在座的人们感到惊讶。
最为关键的是,同学对儿子的表现还洋洋得意,并不觉得孩子的做法有何不妥。相信有很多家长也像记者的同学一样,视这种现象为一种潮流。
家庭教育:日趋成人化
记者采访了身边几位学生家长,发现他们几乎都喜欢带孩子去参加成人聚会,去茶楼、饭店时也要带上孩子,可是又没有时间照看他们,孩子们只好坐在一边,看着父母聊天应酬,听大人说一些家长里短。久而久之,他们就学会了不少新鲜词汇,有时候说出来连父母们都吓一跳。
在书店,记者还看到了这样一幕:一个孩子想要买自己喜欢的图书,然而在家长眼中,这本书却没有什么意义,不值得购买,最后在家长的干预下,孩子只好购买了一本在家长看来对人生具有指导意义的图书。
此外,不少儿童随口哼唱的不是《死了都要爱》就是《爱情三十六计》等流行歌曲,有时在演唱时还加以夸张和做作的肢体动作,让家长哭笑不得。
“孩子们天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父母往往是他们的模仿对象,一言一行都会给他们带来很大影响。”华南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林平利表示,不少成人在把孩子当大人看,希望他们及早成人成才、像大人那样思考做事、犯点错误就求全责备的同时,在平等相待、尊重孩子的选择爱好、给予孩子交结小伙伴和玩耍的自由等方面,却没有把孩子当“大人”看,只是在生活上关怀过度,处处代劳、干预,使孩子难以独立。
林平利说,“小大人”的出现并不可怕,但是“小大人”超常反应和影响今后的生活才是必须重视的问题。父母应该让孩子的天性自然地得到释放,让孩子的成长与年龄成正比,让他们在快乐的生活中得到历练。
记者手记
“小大人”现象折射出普遍的社会焦虑
“小大人”现象其实是一种不健康的人格早熟,除了受社会大环境和升学压力的影响外,学校、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也是重要原因。现在不少学生评优、竞赛中都需要考察表达能力,一些老师和家长干脆亲自为孩子拟稿,反复训练。在这种表演秀中尝到甜头的孩子,很容易把打着成人印记的表达方式学到家。
不少老师和家长抱怨孩子越来越会“揣摩大人的心思”“投大人之所好”,而根源恰恰在于成人日常生活中急功近利的心态和表现,被是非道德观念尚未成熟的孩子误以为是成功的法宝。
当下更需要的是,对孩子充满信任、耐心和期待,提供公平的成长和教育机会,在尊重孩子合理需要和成长规律的前提下积极引导,把童年还给孩子。如此,“小人”和“大人”世界才有更恒久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