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有伤害
应激是一种在遭到心理和躯体上较大的打击后出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一种机体本能的防御反应,可分为生活应激、灾难应激、疾病应激、战斗应激等。应激既有积极意义,也能对机体产生伤害。
强烈的威胁感是产生应激反应的关键因素。其反应程度还与智商、个性特点和心理素质有关,具有较高的智商、健全的人格和稳定的心理素质者发生应激反应的程度较轻,可能性较小。
较轻的应激源有劳累、失望、激动、生气、恐惧、抑郁、工作紧张等。较重的有失恋、失业、失去亲人、财产的巨大损失以及发生了重大疾病等。应激因素有累积性和叠加性。受到心理和躯体的创伤越大,不良刺激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机体的伤害就越大。
致命性心律失常 是一种最严重的应激反应,可致心源性猝死。据报道,此次汶川地震中,一名德籍人士就因心脏病突发而猝死。
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 指一种有明确应激源的常见的慢性反应性精神障碍。
应激性上消化道出血 出血多来自于应激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应激性黏膜病变(ASML),即食管、胃和十二指肠黏膜发生了较大范围的溃疡和糜烂,其中以胃黏膜损伤最重。轻者大便发黑;重者除便血外,可呕吐大量咖啡样物或血液,伴有面色苍白、脉搏微弱和血压下降,甚至危及生命。
减轻应激伤害这样做
1.社会支持:研究显示,强有力的社会支持是无可比拟的抚慰受害者精神创伤的良药。
2.心理疏导:心灵创伤的核心是原有的心境被摧毁,因此帮助受灾者面对现实,重绘生命蓝图,是进行心理疏导的起点和关键。
3.使用药物:①使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药物、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以及苯二氮类抗焦虑药物等,以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高睡眠质量。②使用黏膜保护剂,如抗酸药和H2受体拮抗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胃膜素、硫糖铝、米索前列醇和甘珀酸钠等,以保护消化道黏膜,有效改善溃疡,进而减轻和制止出血。
4.改善全身情况:包括积极治疗原发病、各种支持疗法、加强营养、纠正水和电解质失平衡和使用抗生素等。
5.其他治疗:对难以制止的出血可采用内镜治疗,或通过选择性动脉造影进行局部血管灌注止血药物及实施手术治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