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一期《早教,该多早?》的节目,揭开某些早教机构的“猫腻”,再次引发广大家长对“早教”的热议。早教到底能有多大作用?面对大声吆喝、日趋疯狂的早教市场,家长又该何去何从呢?
标榜国际理念 学费上万
教育是亿万家庭永恒的话题。面对日趋激烈的社会竞争,很多家长从孩子很小时就选择早教机构上早教课。近年来,各种标榜“少儿EMBA”、“全球连锁”等诱人字眼的“早教中心”、“儿童潜能开发中心”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一些早教机构盲目迎合家长的需求,以“培养神童”为宣传点,用“神化”的早教课程吸引生源。
4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北京团结湖附近的一家早教中心。据工作人员介绍,他们的课程全部采用美国早教专家的教育理念,整个教育集团在全国180多座城市都设有教室。在我们谈话的同时,不断有家长带着孩子走进来,记者发现,这些所谓的学生大多是刚会走的幼儿,有的孩子根本还没断奶,叼着奶瓶就被家长抱着来上课。
一节6~16个月宝宝的音乐课马上就要开始了,由于没有听课证,不能进入教室,记者只能趴在窗口外面观察。不大的教室内,铺着一张大垫子,老师坐在垫子中心,家长们抱着孩子围成一圈。老师先略作讲解,然后放音乐,家长们抱着孩子开始绕着圈走。“其实就是给孩子听点音乐,带着孩子玩,在玩的同时给孩子开发点智力。”一位妈妈说。
但出人意料的是,这些看似在玩耍的课程却造价不菲,据了解,早教中心的收费一般都采取套餐的形式,家长须一次性购买几十节的课程,平均每节课在100~300元之间不等,花个几万元是十分常见的现象。
只为不输在起跑线
听说早教可以开发智力,能够让孩子提前进入学习状态,郑州的张女士给不足1岁的儿子报了96节的早教课程。“我们就是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我和孩子的爸爸都出身于农村,初中没毕业就到县城的工厂里打工,现在家里经济条件好了,我们就想培养孩子多读书,弥补父母的不足。”张女士说。
相比于张女士的良苦用心,北京的李女士似乎更轻松一些,她参加早教的目的就是让孩子有地方玩。“现在空气不好,带孩子去公园玩,我总怕会感冒。早教中心的环境很好,有很多玩具和图书,老师还能带着一起玩。另外,在这里,我还能结识很多宝宝的家长,一起讨论育儿心得。”
寓教于乐,促进宝宝的身心发展是好事,但日趋贵族化的早教课程却加重了不少婴幼儿家庭的负担,赵先生就为这事烦恼不已。“我们两口子都是一般的工薪阶层,每月还要交房贷。有了孩子后,日常开销已经增加了不少,现在还要上价格昂贵的早教课程,负担真是太重了。”赵先生说,“我和老婆商量后,本来是决定不给孩子报名了,但看到同事、邻居几乎家家都上,就怕别人都上而我们不上,耽误了孩子。”
完全可以在家进行
为了炒作概念,不少早教中心都采取激进的教育方法,比如给几个月大的孩子听英语录音,还美其名曰培养语感。“这完全没有必要,这么大的孩子连话都说不清呢,谈何语感?开发能力也要符合科学的规律,多大的孩子干多大的事,盲目的激进教育只能是有害无益。”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儿童教育专家杨忠健说。
幼儿期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进行正确的早期教育,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积极的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但家长须怀有一种平常心,别把早教机构和早教课程“神化”了。
真正的早教,不是培养神童,而是教会家长一种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让家长和孩子共同成长。“教育不是工业,培养孩子不能像做零件一样,把工件放在车床上,车刀一过就会车出和模型一样的产品。教育是农业,为了长出茁壮的麦穗需要不断地浇水、施肥,但最后长出的成品也许千奇百样。”杨忠健说,“其实,早教并没那么神奇,完全可以在家进行,家长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学说话、分辨色彩、辨认形状,都属于早教的范畴。家长可以阅读一些早教的书籍,按照孩子的成长规律,适时地给予引导。”(记者 马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