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区1:头皮小伤口不必先处理
头皮的血液供应比身体其他部位丰富得多,一旦头皮裂伤,哪怕是小伤口,也常常出血凶猛。这种出血可能是不易观察到的内出血,如不尽快控制,伤员易在短时间内发生出血性休克,甚至死亡。因此在全身其他部位同时有伤口出血时,应首先处理头皮出血。
误区2:不及时清理头皮伤
地震时被各种建筑材料砸伤后极易造成感染,所以一定要尽早对头皮外伤的伤员彻底清除伤口异物及泥土,并早期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及抗生素。
误区3:立即拔除骨片及异物
在没有开颅手术条件的情况下,切不可轻易拔除。因为骨片或异物可能已刺伤脑部粗大的静脉窦或大血管,在未拔除时,可能还未出血,一旦拔除,可能会造成难以控制的大出血而失去抢救时机。遇到此种伤情,应送往有条件的专科医院或由神经外科医生处理。
误区4:鼻腔和耳道出血赶快堵
发生颅脑损伤后,如果伤员鼻腔或耳道流血不止,说明颅底已经骨折。此时,绝不能用棉球或其他物品堵塞。因为血液在堵塞后不能外流,就会返流入脑内,从而造成颅内血肿,颅压增高,最终伤员可因脑疝形成而死亡。正确的做法是让伤员采取半卧位,使头部抬高,拭去外流的血液。经过以上处理,多数伤员的颅底骨折会在一周内自行愈合。
误区5:昏迷后清醒说明病情已好转
伤员在头部受伤后或更长的一段时间内如果在发生昏迷后清醒,之后又昏迷,这种“清醒”在医学上叫中间清醒期,这是颅内血肿特有的表现。在此期间,如能及时实施开颅手术,多数可取得很好的疗效。如不能及时发现这一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伤员会失去手术时机。为此特别强调:不管在伤后多长时间,只要昏迷的伤员一度清醒以后再次出现昏迷,就应毫不犹豫地诊断为颅内血肿,尽快实施开颅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