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解题APP造就学霸还是学渣

2018-12-11 10:04:39浏览:75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问他作业、作业神器、作业帮、快作业、作业宝这些与作业相关的APP您没听说过吧?也许在你还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你家的孩子

   “问他作业”、“作业神器”、“作业帮”、“快作业”、“作业宝”……这些与作业相关的APP您没听说过吧?也许在你还完全不了解的情况下,你家的孩子已经手握这些APP软件,边玩边做作业了。

  随着手机在学生间的普及,设计APP软件的商家也瞄准了这部分用户群,推出了一系列与学英语、做作业相关的产品。除此之外,服务于学生的设备也层出不穷,这些可以让学生快速完成作业或者学习的软件到底是帮了学生还是害了学生呢?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解题神器受欢迎

  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区的刘文华女士发现,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最近有了长进,不会再缠着她让她帮忙写作业,自己不花半小时就能把所有作业做完。正当刘文华为孩子的进步窃喜时,一次偶然的发现令她气愤不已。

  原来,她发现儿子时不时用手机对着作业本拍照,拿过手机一看发现上面显示的是作业答案,经询问,儿子使用的是“解题小能手”软件,专门帮助解答难题。

  刘文华告诉记者说:“用手机解题软件做作业,就是拍了照之后坐等正确答案,根本没有思考的过程。当作业交上去后,本子上是对勾,老师也不会再去讲解,这对孩子掌握知识很不利。”

  记者走访了北京市石景山区图书馆,在记者采访的20位学生中(7名小学生和13名初中生),其中8位学生用过此类软件,剩下的学生虽然没有用过但也听说过。一位受访的学生表示,在自己遇到难题,身边没有老师、同学时,使用此类软件很方便。

  “现代课业”风靡校园

  也许你还不知道,80后一代熟悉的黑板、粉笔、黑板擦,已经渐渐远离校园。如今,老师们上课大都使用PPT,因为事前做好,老师的讲解也往往很快,有的学生反映跟不上进度。还有的老师干脆把作业与一些APP软件挂钩。

  对此,上海市普陀区的张艳女士体会颇深。“我女儿上小学5年级,有一次老师留的作业是下载一款APP软件,按照APP软件的要求,对着手机读两首诗。老师说,这么做不仅能听到自己读的诗,也能听到其他同学读的。为了帮助女儿完成作业,我们母女俩整整研究了两个小时,才总算成功。”张艳说。

  眼前,还有一门作业难倒了张艳:“老师让以‘我的社区我的家’为题做一个PPT,要求声情并茂,也就是说既要有声音也要有图片。工作时,我也做过PPT,但是我们做的看重内容,复杂一点的我还真没有做过,还要学习一下。”张艳感慨,“现代课业”的普及不仅累坏了学生,更是考验了家长,“上学以后,孩子真就不能由爷爷奶奶来管了,因为压根管不了。”

  正方:跟上时代没什么不好

  长春市的韩杨梅认为,解题神器等之类APP软件没什么不好,“我在手机里下了几款解题APP,我虽然也接受了本科教育,但是不一定就能搞定小学生题目。我把孩子不懂的题发上去,看了答案去理解题目,相对来说容易,辅导孩子也没那么吃力。”

  韩杨梅还表示,“现代课业”的增多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毕竟未来孩子们还要面对更加残酷的社会竞争,尽早掌握一些工作时常用的方法,不仅可能锻炼孩子的创造能力,也为将来做好了铺垫。

  反方:变相偷懒

  与韩杨梅观点相反的家长很多,北京市通州区曹庆爽就是其中之一,“做作业的目的不是完成作业,而是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在做的过程中,学生都有一个思考过程,用了解题神器就省略了这一步,是变相的偷懒,跟抄别人的作业是一样的。”曹庆爽气愤地说。

  刘文华也认为,“现代课业”是没什么不好,不好就在于现在的老师过于依赖这些,留的作业难度不是小学生或者初中生能够完成的,“总要有个度,要不然真像有的家长所说,不是给学生留作业,而是给家长留作业了。”刘文华说,还是要把学习书本知识放在第一。

  专家:不利孩子独立思考

  安徽省心理咨询学会副会长、安徽阳光新健心理中心主任江俊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学生使用“解题神器”来做作业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学生长期依赖这种软件来应付作业和学习,将其作为获取答案的工具,不仅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和惰性,不利于思维的发展,更谈不上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另外,学校给学生布置作业,是希望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在解题的过程中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可以得到锻炼,并且遇到难题解答成功,学生的心理精神都会得到成长。

  江俊认为,学生自身应该提高独立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课堂听讲、自主学习与解题软件辅助学习之间找到平衡,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时,应该注意引导孩子多思考,让孩子学会梳理思路,自主学习。而老师方面,可在各方面加强师生间的联系,交流多了,学生对解题软件的依赖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所减弱。

  同时,现在网络上的学习资源越来越多,这也是一种发展趋势。“现在条件好了,学生几乎都会有手机,但以玩游戏为主。总的来说,人的主观能动性不应该受到电子工具和网络的左右,老师们还是要控制学生使用手机的机会,尽量留一些利于孩子思考问题、心灵成长的作业,至于使用PPT等现代软件做作业并不急于此时,孩子长大了自然就会了。”青岛市慧心心理咨询中心刘敏说。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抵御孕期风险 看颜色行事

上一篇:

育儿故事:晨读趣味多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