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0年,他们从儿童嘴里掏出过戒指、别针、螺钉、硬币、电池、手机笔……
儿童吞咽异物中,最多的是硬币,占据5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看护不力。
如果异物比较锐利,可能损伤或撕破食道、胃等,引发穿孔或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
■本报记者 唐闻佳
美剧《豪斯医生》让人们了解到一种诡异的疾病--异食癖,就是喜欢吞咽非常规食物,比如塑料娃娃、蜡烛、旧书。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病例极少,但吞咽异物的现象却并不罕见。在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消化内镜诊治部,有一支上海滩甚至全国都很有名气的取异物团队,领衔者徐雷鸣更是因为这个绝活被誉为“抓取大王”。过去30年,他从儿童嘴里掏出过戒指、别针、螺钉、硬币、电池、手机笔……儿童吞咽下的异物让人闻所未闻。
为什么孩子小小的嘴巴可以吞下那些看起来并不微小的异物?是人为,还是孩子的心理问题?现代医学又有什么手段来取出这些异物?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新华医院消化内镜诊治部,听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消化内镜诊治部主任徐雷鸣教授讲述这个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儿童意外伤害事件。
记者:在你的行医经历里,孩子们可以吞下哪些闻所未闻的东西?
徐雷鸣:2008年,昆山第一人民医院转院过来一个小孩,吞下了一根螺钉。通过胃镜视野下操作,我们取出了这跟约有6公分长的螺钉,差不多有人的小拇指这么长,锈迹斑斑,看着让人非常难受。
别看孩子的嘴巴小,可以吞下去的东西五花八门。我们从孩子嘴里取出过金戒指、别针、手机笔、金木鱼、黄鳝骨头。比较危急的一次是,一个2岁的孩子一块钱硬币正好卡在喉咙口,上不去,下不来,直接导致他呼吸困难,脸色发紫,直接危及到生命。还有一个24个月大的小患儿,我们从他的食道下端取出那种办公室常见的大头夹。当然,不止小孩,在大人身上也会发生一些相当离奇的案例。我曾给一个成年人取出7个打火机。这人跟别人打赌,连吃了9个打火机,结果二三个打火机拉出来了,其余的拉不出来。这种举动真的很疯狂,要知道,异物吞咽得不巧,会造成生命危险。
记者:吞咽异物可能造成怎样的损伤?现代医学手段是否能取出所有异物?
徐雷鸣:儿童整个消化系统都属于微小型,大部分异物是根本不可能排出体外的。由上到下地来看,儿童吞咽异物可能卡在喉咙这里,也可能随着吞咽唾沫、肠道蠕动等,滑到食管、食道下端、胃等消化道系统。如果异物比较锐利,就可能损伤或撕破食道、胃,损伤胃黏膜,引发穿孔或大出血,后果不堪设想。
我们曾接治一个5个月大的小孩,安徽远程会诊中心转来,吞下一个开口的别针,足足有4公分长。遇到这种情况,如果硬取,可能在取异物的过程中撕伤沿途经过的消化道、食道。我们根据经验自主开发了一种异物袋。通过胃镜把袋子送入异物附近,而后把异物包入袋中,再慢慢取出异物。袋子表面是光滑的,这避免了异物在取出过程中对消化道的二次伤害。
不要小看这种异物袋。我们曾遇到过一个比较危急的案例,一个老人吞下了一副假牙。很多人并不知道假牙要妥帖地扣在牙床上,在顶端是有钩子的,这种多钩假牙吞进肚子里,就变得异常凶险了,可能撕破消化道黏膜,引发胃穿孔或大出血。按照传统做法,这个病例需要开胸,可能还要敲断几根肋骨,然后才能取出假牙。很多人想不到,吞下异物,需要如此伤筋动骨才能取出来。结果,我们从腹腔镜胆囊手术的做法获取灵感,通过异物袋在胃镜下取出假牙,整个过程30分钟左右,病人痛苦小,异物袋还有效保护了食管、胃。
另外,如果是化学性异物也很危险。比如我们曾取过硬币大小的纽扣电池,这种异物必须马上取出,因为电池碱液一旦渗出,会导致食管穿孔。
记者:据说上海的火车站司机都知道拉到吞咽异物的孩子送到你这里,你们很有名气。通过你们的临床观察,可否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意外,或者说如何避免这些意外?
徐雷鸣:我们从1985年开始开展取异物工作,24小时值班,如今竟然成了内镜中心的一大绝活,每年接治100例左右,目前累计1000多例,大部分是儿童,少部分老年人。儿童吞咽异物中,最多的是硬币,占据50%以上。究其原因主要是家长看护不力。我们遇到孩子吞了戒指、手机笔,其实都是家长主动把东西送到小孩这里,哄它们玩。谁知道,没有危险意识的孩子把什么东西都往嘴里送,这才酿出祸端。以前,有个孩子吃下一个开口的别针,家长后来回忆,也是因为把手帕用别针固定在孩子胸口前,结果别针松了,孩子不明就里就把别针扯下来往嘴巴里送。
记者:家长如何发现孩子吞咽了异物?面对鱼骨之类的异物,有些家长采取给孩子喝醋、吃米饭的土做法,这是否正确?国外对于异物吞咽有什么好方法?
徐雷鸣:如果发现小孩进食时有呕吐现象,就要注意了,这可能就是吞咽异物后的表现。我们常见的鱼骨卡喉,可大可小,鱼骨如果卡在大血管,化脓,可能引发感染性休克。我们主张“不要回避矛盾,及时就诊”。吃饭、吃醋其实都不合理,重物下去,异物可能刺得越深,更难取出。国外很少有鱼骨这样的异物,因为饮食结构不同,他们很少有带骨食物。在异物吞咽方面,我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