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广西发生一起悲剧事件,二伯在逗弄侄子小思(化名)时,竟然给年仅2岁的小思灌了一两自酿米酒,导致小思呕吐、抽搐、脸色发黑,醒来后变得痴痴呆呆连妈妈都不认识了。医生表示小思变痴呆是因为酒精中毒,继发性脑损伤。可见,用不恰当的方法逗孩子存在一定的危险性。那么,哪些是不恰当的方法呢?
逗孩子使用不恰当的物质。不恰当的物质包括酒类、香烟、致幻剂、刀具等,因为孩子各个器官和神经系统发育都不太完全,再加上辨别能力较差,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可能禁不住逗引,于是便开始使用,导致的后果可能是酒精中毒、物质依赖、危险行为等。
用欺骗、引诱、愚弄和吓唬等手段取笑孩子。因为孩子的思维与成年人不合拍,所以遇到成人以让人难以接受的方式逗孩子的时候,孩子会产生愤怒、害怕、矛盾、紧张、自卑、受挫等情绪,这其实就是成人居高临下以孩子的天真幼稚来取乐,是对孩子的不尊重。
捏鼻子或脸蛋逗孩子笑。三岁以内尤其是几个月大的孩子鼻腔黏膜很脆弱,稍微用力捏鼻子就可能造成鼻子出血或者将鼻子中的分泌物推到耳部引起炎症。还有,虽然孩子不会表达,但是多数孩子并不喜欢被人捏鼻子或脸蛋,长期的反感会在其心里形成“情绪垃圾”,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
经常用不适合玩的物品逗孩子。比如钞票、餐具、遥控器等,因为孩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只要手里有东西拿着就行,一旦这些东西被他当成了玩具,再想不让他玩就会很难,他会以哭闹、抢夺等方式达到目的,对成熟人格的形成很不利。
与孩子玩儿张嘴接食游戏。因为孩子正处在习惯养成的心理发育阶段,如此很容易让孩子养成不良的进食习惯。同时,孩子的各个器官均在发育过程中,食管气管的发育都不太完善,所以很容易发生将食物抛进气管导致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