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心肌桥作为常见的解剖变异现象,尸检检出率高达15%~65%。1960年,医生在给病人做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现了1名这种情况的患者,并首次引入心肌桥的概念。长期以来,壁冠状动脉和心肌桥始终被认为是良性病变。而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人们已认识到心肌桥对壁冠状动脉形态学和血流动力学可产生一定影响,并引发各种临床症状。
49岁的农民老张,背负“懒汉”的恶名长达20多年。一干活他就觉得胸闷、胸痛、气短,严重时甚至都要晕厥过去。让老张苦闷的是,去了多次乡卫生院和县医院,做了心电图检查和X线检查,看了无数次医生,啥毛病也没发现。
不久前,一心要证明自己清白的老张,来到医院接受64排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检查后发现,老张的心脏的确有异常,这种异常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心脏病,而是先天性血管变异,医学上称之为壁冠状动脉和心肌桥。先进的医学科技手段,终于为“懒汉”老张洗清了“冤屈”。
一般人的冠状动脉走行于心脏心外膜下的脂肪组织中,而老张的部分冠状动脉却长入到心脏肌肉内,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浮出到心肌表面来,这段血管称为壁冠状动脉,覆盖其表面外形似桥的心肌纤维被称为心肌桥。由于心肌纤维覆盖了部分冠脉血管,心脏收缩时,会挤住血管,导致冠脉管腔相对狭窄,影响局部心肌供血,从而引发心悸、心绞痛、心率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心肌桥多见于原发肥厚性心肌病患者,且多发生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年来,心肌桥导致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脏移植后猝死等并发症的报道开始逐渐增多。
目前,常规的冠脉造影仍是临床诊断心肌桥的金标准,但因种种原因,临床检出率尚不到2%,多数病人被临床漏诊。本文提到的老张的情况,就是因为医生大多不认识此病,加上常规身体检查缺乏特异性,因而多年来未被确诊。
心肌桥的不同临床表现与其厚度、壁冠状动脉的长度以及血管受压的程度有关。像老张这样的病人,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情绪激动,或尽量减少繁重的体力劳动。治疗时可给予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等药物来缓解症状。(衣晓峰 李华妍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