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时突然减速
早在公元前490年,希腊的一位士兵斐德匹第斯为传递胜利消息,从马拉松不停顿地跑到雅典。在他跑到目的地后突然晕倒死去,这被认为是首例有记载的运动后猝死。现在看来,斐德匹第斯可能是出现了重力性休克性晕厥,又叫体位性低血压晕厥。
在冲刺终点突然驻足停步而出现险情,多见于径赛运动项目。在运动员进行以下肢为主的运动时,下肢肌肉的毛细血管大量扩张,供血量比安静时增加 20~30倍。若运动后驻足停留,会使大量血液淤积在下肢血管中,使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骤减,血压下降,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晕厥。另外,人脑重量占体重的2%,但脑血液供给占心脏排出量的1/6,脑耗氧量占全身耗氧量的20%,维持意识所需的脑血流的临界值为每分钟30ml/100g,当脑血流量骤减至临界值以下就可能发生晕厥。
因此,在运动后不要立即停步,即使筋疲力尽者也要由人搀扶遛上一段距离,以避免回心血量骤降,导致体位性低血压晕厥,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
■突然撞击胸部
在激烈的角逐中运动者相互碰撞或者运动员因情绪过激而发生肢体冲突,若对胸部造成不同程度的撞击,就有可能导致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的发生。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是指健康人在其胸前的心脏区域因某种原因突然受到撞击而发生的猝死。撞击的部位多数在左胸的中部,也就是心前区。过去认为,这种无肋骨、胸骨和心脏结构损伤的非穿通性胸壁撞击导致的猝死是罕见事件,但现在看来,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
在运动场上,20%的死亡源于胸壁撞击。一旦有人在运动时胸部遭受撞击,出现心脏震击猝死综合征,一定要分秒必争对患者进行除颤、心肺复苏,抢救越早心脏复苏的机会就越大。
■突然急转回头
在运动场上人的一些动作会引起颈动脉受压,比如急转颈、低头等,另外衣领过紧等,也都可能引发颈动脉窦性晕厥。这种晕厥是由于颈动脉窦反射过敏所致。颈动脉窦反射是一种调节血液循环的正常生理反射,颈动脉窦内的压力感受器能感受动脉血压对血管壁的牵压刺激,以调节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同时也能感受来自外界的按压刺激,反射性地抑制心脏的跳动。因此,在运动时或日常活动时一定要避免可能导致颈动脉窦受压的动作。
(孙 鲲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