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 张宏
“患肾炎究竟还能不能怀孕,会不会有危险呢?”这是困扰很多育龄期肾炎女性患者的问题。在近日由北京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关村医学工程转化中心共同主办的肾脏病学术交流会上,肾病专家给出了科学的解答。
我国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为10.8%。慢性肾小球肾炎是我国尿毒症的首位病因,青壮年是高发人群。在育龄期女性中,有0.1%~3%患有不同程度的肾脏疾病。我国流行病调查显示,18岁~39岁的育龄女性慢性肾脏病患病率高达7.4%。由此可见,育龄期慢性肾炎女性妊娠值得关注。
妊娠期要关注哪些肾功能指标
妊娠是女性的一个特殊生理变化期,女性肾脏的解剖和功能都有一些变化。在解剖结构上,肾脏长径增加约1cm,肾盂、肾盏和输尿管扩张,而肾脏功能从妊娠初期开始,反映肾脏功能的重要指标——肾小球滤过率就开始逐渐升高直到分娩,同时肾血流量也明显增加,尿液中蛋白、葡萄糖、氨基酸、尿酸盐等排泄增加,一些临床判断肾脏病的重要指标,如血清肌酐、血尿素氮、尿酸、尿蛋白等在妊娠期都有明显改变。因此,育龄女性妊娠后肾功能指标的判定与正常人不一样,当血清肌酐(Scr)>80umol/L,肌酐清除率(Ccr)<120ml/min,就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疾病。因此,有慢性肾炎的妊娠女性应对肾功能给予更多关注,避免有些肾脏病的发生和进展在妊娠期被忽略了。
肾脏病患者怀孕要密切监测
育龄期慢性肾炎女性患者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怀孕对我的肾脏病有没有影响?”“患有肾脏病,怀孕对胎儿有没有影响?” 那么,哪些因素对母亲和胎儿有影响呢?
对于慢性肾炎患者来说,到底什么样的肾脏病影响怀孕,目前没有肯定的答案。多项研究表明,孕前或孕期的高血压、大量蛋白尿是疾病进展的危险因素。一般认为,肾功能有轻度损害(慢性肾脏病分期CKD 1~2期),妊娠不增加患者远期肾衰的风险;中重度的肾功能损害(CKD3期以上),妊娠会加速患者肾功能进展,不建议妊娠。
那么,慢性肾炎患者怀孕对于胎儿有什么影响呢?研究显示,即使在CKD1期,发生胎儿不良事件(包括早产、胎死宫内、胎儿生长受限等)的比例也高于正常产妇。随着孕妇的蛋白尿程度增高,胎儿发生不良事件明显增加。在CKD 3~4期病人中,胎儿不良事件和产科并发症的比例更高。所以,慢性肾脏病患者血压、蛋白尿和肾功能是决定患者能否妊娠的主要因素。慢性肾脏病患者妊娠对母体及胎儿有不良影响,尤其是肌酐较高、血压及尿蛋白控制不佳者。一旦慢性肾脏病患者怀孕,应该密切监测患者血肌酐、血压及尿蛋白水平。
产前产后各时期加强管理
为了减少妊娠对母体肾脏的损害,减轻对孕妇和胎儿结局的不良影响,需要加强孕前、产前、分娩等各时期的管理。
孕前 育龄期的慢性肾炎女性患者怀孕的概率低于正常女性。怀孕前应与医生讨论最佳的受孕时机,对生育能力进行评估,必要时重复肾活检,评估疾病是否有活动,还要优化血压控制。同时,对一些必须应用的免疫抑制剂,应更换为非致畸药物(硫唑嘌呤、羟氯喹、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等),并保证妊娠期间继续服用安全药物。此外,要充分与患者及家属解释妊娠并发症的风险。
产前 密切监测血压,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为了预防先兆子痫,开始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和钙补充剂。此外,进行胎儿检测和胎儿生理活动评估。
分娩 根据孕妇及胎儿的监测,要考虑及时终止妊娠。如果是小于34周的妊娠,在预期分娩前至少24小时和产后至多7天,给予促进胎儿肺成熟的皮质类固醇。如果可以,力争经阴道分娩。
产后 鼓励产妇尽量母乳喂养。密切监测慢性肾炎是否有活动性。如果必要,至少产后6周内持续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此外,还要密切关注产妇的精神心理状态。(记者王宁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