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王潇雨)近日,《英国医学杂志》发表了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联合国际合作者卡琳·罗斯曼丝教授的研究论著,文章首次报道中国成功逆转剖宫产率近20年的持续上升趋势,成为目前全球唯一能在高剖宫产率基础上实现控制并降低剖宫产率的国家。作者认为,中国剖宫产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近10年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系统性解决剖宫产过度使用的政策和措施。这些政策和措施在生育政策调整带来高龄和有既往剖宫产史的孕产妇比例上升并可能导致剖宫产率进一步升高的背景下尤其重要,也为世界降低剖宫产率、保障母婴健康提供了中国经验。
该研究纳入2012年~2016年在438家中国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收集的近700万出生数据,分析发现,剖宫产率从2012年的45.3%下降至2016年的41.1%。在校正了一系列潜在影响因素后,剖宫产率下降了18%。其中,初产妇和既往无剖宫产史的经产妇下降尤为显著。研究还指出,同时期的围产儿死亡率从2012年的10.1‰下降到2016年的7.2‰,而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这意味着,剖宫产率的下降并没有对母婴安全造成不良影响。
文章第一作者、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全国妇幼卫生监测办公室产科组梁娟介绍,尽管本研究无法估计初产妇没有选择剖宫产的原因是否是因为有生育二孩的意愿,但可以观察到的变化是:受放宽独生子女政策影响,高龄和有既往剖宫产史的孕妇比例逐年上升,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但现实中,我国剖宫产率仍呈稳步下降趋势,主要原因可能是一直以来从国家到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以及各医疗机构实施的一系列控制剖宫产率、改善母婴健康的政策和措施。
文章列举了2009年~2014年间连续出台的9项主要政策和措施。例如,将“加强助产技术准入与管理,规范孕产期医疗保健服务,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这一内容纳入国家卫生计生委贯彻2011年~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实施方案;将“近3年非医学需要剖宫产率逐年降低”纳入爱婴医院考核标准;发布“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定义了新的产程标准,极大地放宽了产程时长,使得按以前标准过早诊断为难产的产妇可以充分试产,促进了自然分娩;发布“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重新定义了剖宫产的手术指征、时机和操作步骤,并介绍了减少剖宫产手术的措施:孕期宣教、分娩期人性化护理措施(导乐)、引产时机、分娩镇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