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罗 刚)我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达标率仅为6.1%,但60%的医生认为自己的病人血压达标率超过40%,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如何弥补?1月22日启动的“中国血压达标工程”致力于弥合这一鸿沟。
该项目将有约1万名临床医生和5万名高血压患者参与,通过督促患者按时记录家庭血压等方式,探索一种医患互促的全新血压管理模式。
启动仪式上,陈香美院士、孙宁玲教授、王拥军教授等专家强调,“降压达标是硬道理”。研究表明,微小的血压降低就能带来明显的保护作用,收缩压每下降2mmHg,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下降7%,卒中死亡率下降10%。但由于知识更新不足、医患缺乏沟通以及隐蔽性高血压和“白大衣高血压”(因医务人员在场导致受检查者血压反应性升高)等现象的存在,医生往往不能全面了解患者血压情况而恰当用药,因此合理的血压自我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该项目由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中华肾脏病学会、中国卒中杂志、中华医学继续教育视听杂志编辑部共同发起,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