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最近,广西梧州一家酸菜加工厂发生了一起硫化氢中毒事件,3名女工中毒,其中两人病情严重。在河南三门峡市一座闲置的化工厂内,装满甲醛和丙烯酸丁酯、共计6吨化学品的铁桶发生泄漏,经过10多个小时的稀释转运,险情才得以排除。
目前全球登记的化学品达到2600多万种,每天有20余种新的化学品进入我们的生活环境。化学品在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的同时,在特定条件下对人体造成伤害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
气态化学品可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危害健康,在意外中毒中占有很高的比例。现在正值奥运期间,预防和冷静应对有害化学气体中毒尤为重要。
有害气体中毒主要包括窒息性气体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和有机溶剂中毒三大类。
窒息性气体 中毒发生在不知不觉中
窒息性气体中毒以一氧化碳和硫化氢中毒最为多见,既可以发生在工作岗位,也可以发生在生活空间,给人体造成急性缺氧性损害。一氧化碳经常是燃料在缺氧条件下不能充分燃烧的产物,而硫化氢往往产生于有微生物发酵的环境中,人们多是在不知其存在时发生中毒的。
轻度中毒时患者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随着缺氧程度的加重,患者会出现躁动不安、抽搐、昏迷等表现,甚至出现植物状态。患者可并发肺水肿、休克、心肌损伤、呼吸衰竭等多脏器损伤,甚至死亡。在高浓度时,硫化氢可致人瞬间昏迷和猝死。
刺激性气体 对皮肤黏膜刺激大
刺激性气体是对眼、呼吸道黏膜和皮肤具有以刺激作用为主要特征的化学物,种类繁多,以酸性物质为主,常见的有氯气、氮氧化物、氨气和光气等。刺激性气体中毒通常由于生产意外事故等原因所致,但近年来由于该类物质容易获取,有被人为用于制造化学恐怖事件的趋势。例如近年在伊拉克发生多起液氯袭击事件,造成无辜平民伤亡。
接触刺激性气体通常会出现剧烈咳嗽、流泪、呼吸困难、咽痛等症状。病情较重者会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和肺水肿,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发热、胸骨后疼痛、咳嗽、咯痰和呼吸困难等症状。高浓度情况下可能发生咽喉水肿或反射性呼吸抑制导致猝死。接触部位的皮肤会出现红班、水疱。若眼睛污染会发生严重化学灼伤,导致结膜充血、水肿、角膜损伤甚至失明。
有机溶剂 家庭装修使用较多
有机溶剂,顾名思义是能够溶解有机物的液态物质,容易挥发、易燃易爆是其通常的物理性状。常见的有机溶剂有苯、甲苯、二甲苯、溶剂汽油、正己烷、二氯乙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等。短时间接触高浓度有机溶剂对皮肤、呼吸道黏膜和眼结膜有不同程度的刺激作用。有机溶剂能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麻醉,如建筑物防水作业现场的高浓度苯,能使作业人员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甚至导致死亡。长期接触某些有机溶剂,可损伤周围神经系统、肺脏、心脏、肝脏、肾脏、血液系统和生殖系统,甚至具有致癌作用。而居室装修使用的溶剂大多属于挥发性有机物,会释放到空气中,这增加了人们接触有害化学品的机会。
出现中毒事件 做好防护再救人
据统计,在我国有害气体中毒无论是发生概率,还是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在化学品中毒中都占据首要位置。从预防入手,及时、妥善救治有害气体中毒患者,是减少化学品中毒生命财产损失的有效途径。
在中毒现场抢救有害气体中毒患者,施救者首先需要保护好自己,必须配备有效防护后才能进入有害气体中毒现场,避免盲目施救造成的不必要死伤。
发生有害气体中毒事件,终止毒物继续吸收是救治的首要原则。对于经过呼吸道吸收导致中毒的人,应当尽快将其移出中毒现场,使患者停留于空气流通处,接受进一步的诊治。有皮肤黏膜污染、损伤者,应当除去污染衣物,尽快进行清洗消毒。若眼睛污染应及时洗消,这关系着患者能否保留视力的问题。
家庭及公共场所的装修应当尽量减少化学品使用的剂量和种类,选择环保产品,经过适当通风处理后入住。遇到有害气体意外泄漏,在报警的同时先从侧风向撤离、疏散至上风向安全地带是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