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是消暑、健身减肥的最佳方式之一,而游泳池却是各种传染病滋生的地方。但只要充分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尽可能避免疾病发生。
●防抽筋
抽筋的主要原因一是事先准备活动不够,游泳时忽然进入剧烈运动状态,导致肌肉过度痉挛、收缩;二是游时间太长,肌肉疲劳,乳酸聚集过多,导致抽筋。游泳持续时间一般不应超过2小时。
专家支招:下水前做热身运动。热身主要以伸展四肢的运动为主,如弯腰、压腿、摆手等,目的是增加肌肉的协调性;也可对易发生抽筋的部位适当按摩,可先用冷水淋浴或用冷水拍打身体及四肢,使身体对低温有所适应。
若游泳时发生小腿抽筋,不要惊恐慌乱以至呛水致使抽筋加剧。若在浅水区可马上站立并用力伸蹬,或用手把足拇趾往上掰,并按摩小腿可缓解;如在深水区,可采取仰泳姿势,把抽筋的腿伸直不动,待稍有缓解时,用手和另一条腿游向岸边,再按上述方法处理。
●防晒伤
许多人喜欢到海里游泳。和室内游泳池不同,室外游泳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晒,长时间曝晒会引起急性日光性皮炎。
专家支招:最好避开中午至下午4时游泳,傍晚是游泳的合适时机。一些感光食物如芹菜、田螺、韭菜等吃多了,经紫外线照射容易在皮肤上形成斑点。如果到室外游泳,事前不宜进食这些食物。
●防红眼病
医学上称为急性结膜炎的红眼病,和游泳池有“不解之缘”。每年6~8月份的感染率是1月份的两倍。究其原因,没有经过充分消毒的游泳池充当了重要的“帮凶”。红眼病可以通过接触传播,传染性强、传播迅速,沾染病毒的手、毛巾、水等都可以成为媒介。
专家支招:当眼部有痒感、异物感或灼热感,怕光,结膜充血,有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时,应马上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选用眼药;不要和他人共用浴品,游泳时不要用手揉眼睛。
●防脏水入耳
游泳时耳内很容易进水,原来有耳屎或者有耳病的人,脏水停留在耳内会使耳屎软化,使耳朵堵塞、流脓等,引发外耳道和中耳炎症,如化脓性中耳炎、急性中耳炎、急性外耳道炎等,严重的还会引起鼓膜穿孔等。
专家支招:游泳之前可以用特制的橡皮塞或干净的棉球堵塞外耳道,如果不慎污水流进外耳道,在游泳后应及时将耳内的水排出来。具体方法为:站在地面,头偏向一侧,单腿用力跳几下,切忌用力在耳道内盲目乱挖。另外,要特别提醒大家,游泳时呛水千万不要使劲地擤鼻子,否则咽鼓管扩张,脏东西就会随着咽鼓管进入耳内,引起炎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