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铜色的肌肤≠健康 防晒不仅是女人的事
一年四季都要防晒 防晒不能光靠防晒霜
由于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大气层中的臭氧层受到破坏,使得太阳照射到地球表面的紫外线呈现增加的趋势。据测量,北京地区大气臭氧层含量比以前已经减少约8%,而臭氧层每减少1%,人类皮肤癌的发生率就增加2%~6%。因此,防止紫外线晒伤不仅仅是女性的事,而是每个珍惜健康的人都需要关注的事。
防晒指数SPF和PA
现在市场上的防晒品琳琅满目,怎样才能选到适合自己的产品呢?应首先注意SPF和PA的等级;其次是耐水、耐汗性;然后是伸展性佳。涂抹之后皮肤不变白、不油腻、能防水、舒服自然,这样的防晒品自然是佳品。
PA是防护UVA(长波紫外线)的指数。PA的防晒效果一般被分为3个级别,以“+”号来表示,PA+代表有效,PA++代表相当有效,PA+++代表非常有效。
SPF的高低是指产品防护UVB(中波紫外线)的能力,也就是防止皮肤晒红晒伤的能力。目前国际上公认,SPF值2~4为最低防晒效果,6~8为中等防晒效果,8~15为高等防护效果,大于15为完全防护。
防晒霜使用有讲究
防晒用品的选择,主要根据个人肤质、季节、日晒时间长短、所在地区、紫外线强弱等多种因素而定。一般而言,在不同的环境应使用不同SPF值的防晒品。在室内工作的人可选用SPF10左右、PA+的防晒化妆品。比较容易晒黑的人、对强光敏感的人、经常在室外工作或活动的人,可使用SPF20左右、PA++的防晒品。而在烈日下行走或在海上游泳时,则应选择抗水、抗汗性好,SPF30左右,PA+++的强效防晒品。就一般环境而言,SPF15~25、PA++应是每天常规使用的、有效的广谱防晒品,使用后可以显著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损伤。
防晒霜的使用是有讲究的。通常防晒霜在皮肤上涂抹量为每平方厘米2毫克时,才能达到应有的防晒效果。
红、蓝色衣服防晒效果好
防晒,不是仅涂些防晒霜就万事大吉了,正确的防晒方法是防晒霜和布料双管齐下。
当烈日当头时或在高原地区,若外出应戴宽边遮阳帽(3~4寸)或用遮阳伞。在不热的情况下,尽量穿长袖衣服。上述措施,至少可以有效阻挡大部分UVB。因为UVB的穿透能力较差,而布料也有防晒能力,棉质衣服的SPF值大约为15~40;针织浅色衣服的SPF值大约为4~9。就颜色而言,红色和深蓝色的防晒效果最好,而黄色等浅颜色防晒效果差。
一项对生活在高原户外劳动者皮肤的调查发现,在阳光下不受保护的皮肤比有衣服遮盖部分的皮肤提前衰老30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紫外线的强度也逐渐增强。平均每上升1000米,紫外线就增强10%;而当高度超过2000米后,阳光的强度比海平面高出20%。因此,喜欢爬山的人特别要保护好自己。
东方人不适合“美黑”
近些年由于受西方潮流的影响,一些追求时尚的人将古铜色肌肤视为美的标志,他们想通过美容院的“美黑”方式达到让肤色变深的要求。这是不宜提倡的。美黑所用的仿晒设备主要是含大量的UVA和适量UVB的紫外线灯。用大剂量、近距离、短时间的紫外线照射让皮肤变黑,对皮肤的伤害是很大的。其操作人员大多也非学皮肤病专业的人。而市面上所谓的美黑霜成分复杂,对敏感肌肤有致敏的危害。其中的一些化学成分有促使皮肤从阳光中吸收紫外线的作用,能够刺激色素的产生。
东西方人的肤质特点决定了中国人不宜被晒成古铜色的皮肤。东方人在接受紫外线照射后皮肤中褐黄素的合成增多,会形成以褐黄色为主的色素沉着,因此黄种人暴晒之后很容易长黄褐斑。过多地吸收紫外线,只会使皮肤更容易过敏、老化、粗糙、生皱、出色斑,甚至导致皮肤癌。东方人的主流审美观历来是崇尚白里透红的皮肤,而且东方人的体型、肤质、长相和气质并不适合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