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可能引起人类致癌的因素很多。大约有70%~80%的人类肿瘤是环境致癌因素引起的,其中35%与饮食习惯有关,30%与吸烟有关。生活中常见的与致癌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吸烟与被动吸烟,过量饮酒,吃高脂肪饮食,吃腌制食品、霉变食品、煎炸食品和辛香食品(如肉桂、茴香、花椒)等,家庭装潢,厨房油烟,紫外线照射,乙肝病毒等病毒感染,职业接触,某些化工原料,染料,农药和癌症性格等。
对生活中的致癌因素应该有以下科学认识:
动物致癌不一定就是人类致癌 确定一个化合物有无致癌性,是不允许在人体上进行致癌试验的。目前得出的致癌作用结论大多数来自动物实验,动物实验使用的剂量较大。是否可用动物实验的结论推断到人类尚有争议。据悉,目前只有少数实例,如砷致癌是通过人群流行病学调查后获得的。
肿瘤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肿瘤的发生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启动阶段。致癌物进入人体到达某器官(靶器官),使靶细胞的DNA发生损伤,细胞发生突变,形成潜伏的癌细胞,这个过程几分钟就完成了。启动的癌细胞必须经过促癌因素的促进,才能大量繁殖,这是促进阶段。最后是演变阶段,发展为可诊断的癌肿。促进和演变的过程需要经过几年到几十年。另一方面,人体对靶细胞损伤有修复功能,也有杀伤癌细胞的免疫功能。因此癌症是体内外两个方面、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最终结果,是多因素、多阶段的致癌过程。
人对致癌物易感性不同 同一致癌物对人群中不同个体的致癌作用是不一致的,这就是遗传多态性(易感性)。不同个体之间对化学致癌物的敏感性有很大的差异。
与致癌物可以安全接触 致癌物必须达到一定的剂量才会有致癌作用,同时必须保持一定的接触时间。不具备这两个条件,就不一定会致癌。
对致癌物要权衡利弊 苯可导致白血病,但其工业用途和医学用途甚广,目前仍在使用。大剂量的糖精可致癌,但小剂量的糖精对糖尿病人有利。三氯生对保护口腔、牙龈有益;小剂量的砷有治疗作用;中草药中有安神作用的大多含铅。由此可见,小剂量的砷、铅等都是有益的。许多化学物质都有致癌危险,要权衡利益和危害,然后作出选择和处置。
癌症是可以预防的 随着一些生存环境的恶化,人类不可避免地会接触致癌因素,同时在日常食用的一些食物中就有天然的抗癌物质,如谷物、蔬菜和水果中所含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胡萝卜素、番茄红素等。研究证实,合理的饮食、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减少癌症的发生。因此,癌症是可以预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