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腱在跳跃时起重要作用
跟腱是人体最长最强大的肌腱,长约15cm,起于小腿中部,由上向下逐渐增厚变窄,在踝的后部最窄,但较厚,止于跟骨结节后面的下半。跟腱的主要功能是在站立时固定踝关节,防止身体前倾,同时对负重、奔跑及跳跃起重要作用。
跟腱损伤的病因较多,可由外伤直接引起或其他病变如肌腱炎、滑囊炎及类风湿关节炎等所致继发性损伤。跟腱损伤除因直接暴力引起外,多系间接暴力所致,如在膝关节伸直、足尖着地或足部强力背伸、跟腱突然猛力收缩时,即可引起跟腱损伤。老年人因跟腱变性,更易损伤。
长期慢性劳损可致跟腱周围炎
从病理生理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长期慢性劳损或不协调的训练,致慢性跟腱周围炎,炎症导致腱周微血管变性,造成缺血、缺氧及营养不良,使跟腱产生疲劳或部分断裂,如此时不适当的爆发力超过其承受的能力,则可引发跟腱损伤。
正常情况下,肌-腱-骨复合体在受力方面是均匀一致的。在剧烈运动时,由于足部所处位置变动无常,主动肌收缩缺乏完全协同作用,引起力量承载不平衡,极易引起跟腱这个薄弱环节的损伤。在伸膝负重状态下突然弹跳离地动作或空翻踏跳时,踝关节在极度背伸位(约70°)时,跟腱要经受高达700余千克的力,因此这种受力方式是跟腱容易断裂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跟腱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注射,虽然可能减轻毛细血管扩张、渗出性水肿,但由于抑制毛细血管的再生及代偿,会加重缺血,也是导致跟腱损伤的因素。因此运动性跟腱损伤是在自身发生跟腱病或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发生的,创伤与积累劳损是其主要诱发因素。
早期手术是功能恢复的关键
运动性跟腱损伤早期手术治疗是跟腱功能恢复的关键,非手术治疗很难使回缩的断端对合满意,缺损处最终由瘢痕连接,使跟腱相对延长,影响功能恢复且跟腱再断发生率高。因此,对于新鲜跟腱损伤,若无禁忌症,最好立即手术修复。尽管非手术治疗给伤者带来的痛苦较少,但自体腱组织的再生修复能力有限,非手术治疗不能保证断腱对端密切接触,间隙内填充的新生组织改建成腱纤维常需要很长时间。另外,跟腱损伤的治疗应避免腱部分变长,这一点非手术治疗很难做到。因此,对于大多数运动性跟腱损伤者,手术治疗应作为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