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9日,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学组主办、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协办,历时3个多月,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家医院参与,5961名患病在1年以上(包括1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受访的中国第一个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报告正式发布。其中部分调查结果需要更多人共同关注。
糖尿病并发症教育仍很欠缺
调查证实,糖尿病健康教育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够起到积极的引导和推动作用。接受过健康教育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3项指标都明显好于没有接受过教育的人群,治疗依从性更好。
调查反映出目前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距离预期目标仍有差距。尽管有近80%的2型糖尿病患者曾经接受过健康教育,但总体血糖控制情况仍欠佳,慢性并发症患病率高,低血糖发作较频繁,因慢性并发症产生的治疗费用远高于使用胰岛素等降糖治疗的费用,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饮食、运动、基本知识方面。接受过糖尿病并发症教育的患者仅为47%,超过50%的患者根本不了解糖化血红蛋白的达标值是多少,另有约1/4的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和复查管理做得很差。在使用口服药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1/3需要开始胰岛素治疗,但他们却因使用不方便、担心成瘾、害怕疼痛等各种原因没有遵循医生的用药建议。这部分病人主要以50岁以下、病程短的糖尿病患者为主,他们在自我监测、定期复查和参与健康教育等方面也都表现得较不积极。
年轻患者健康教育更应加强
根据此次调查结果,我们认为,今后我国糖尿病健康教育在内容上应侧重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提高患者在糖尿病方面的知识水平和自护行为,尤其是使用胰岛素的相关知识及血糖监测。而在人群上应关注年轻患者、病程短的患者、文化程度低的患者、低收入的患者以及那些需要使用胰岛素但仍有顾虑的患者。
胰岛素使用误区亟待纠正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明确提到,2型糖尿病患者在生活方式和口服降糖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如果血糖仍未达到控制目标(一般经过最大剂量口服降糖药治疗后糖化血红蛋白>7.0%时),就应该开始胰岛素治疗。但此次调查的患者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在胰岛素认知和使用上有障碍,从而延误病情,造成血糖控制长期不能达标,加大了并发症发生、发展的风险。基于这一现状,学组初步制定了包括糖尿病患者胰岛素使用教育管理规范和胰岛素使用对话工具在内的教育模式,以提高教育者的教育质量,并致力于帮助需要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打消顾虑,尽早使血糖达标,从而预防或延缓并发症。